一幅幅老照片,结合一件件珍贵文物,定格重大事件与历史瞬间,勾勒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11日),“伟大的变迁——国家相册中的记忆”展览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专题展厅开幕。这也是中共一大纪念馆恢复开放后的首个展览。
展览从“国家的那些大事”和“身边的那些日子”两个角度,依托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藏110张珍贵历史照片和11段影像资料,结合中共一大纪念馆12件馆藏文物,将影像艺术与立体展陈进行创新融合,让文物“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生动反映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生活幸福美好场景。
其中,“国家的那些大事”包括“血染的黎明”“翻身的日子”“惊雷第一声”等6个部分,围绕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大节点,用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照片,集中展现一代又一代奋斗者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身影;“身边的那些日子”包括“馒头和米饭”“‘钱’世与今生”“那年流行色”等5个部分,通过不同时代百姓生活影像,再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印刻在每一个中国人身上的平凡故事。
“‘化大为小’是本次展览的特色之一,让内容更加直击人心。”策展人、中共一大纪念馆工作人员贾怡萍介绍,展览将宏观历史与微观个体进行有机结合,以生动的人物、鲜活的故事和饱满的情感打动人心。譬如在展览的第一部分“血染的黎明”板块,展出了英烈留存于世的珍贵照片,如王孝和被绑赴刑场却一路义正词严高喊的定格、李白和裘慧英的“假夫妻照”、江竹筠与丈夫、儿子唯一的一张全家福等。
与这些相片共同陈列的,还有王孝和的“判决书”、李白开良友商店的“合同”等数件公众知晓度高却难得一见的珍贵藏品。
同时,多元化的表达手段赋予了展览多维度的体验。视觉呈现上,展陈设计紧扣主题,以“相册”为主要元素,将一个个展柜变为一本本相册,同时采用多元色调的交叉排布,体现不同主题。比如绯红和砖青色搭配,表现国家建设上的重要的瞬间,突出庄重沉稳的主题风格;橙黄和青绿等较活泼的色彩元素体现百姓生活的主题。
同时,每部分内容均配有相关视频,内容源自《国家相册》系列微纪录片,通过3D等影像技术将历史照片进行活化处理,“活动的照片”让历史更为生动,跃然于观众眼前。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对照片背后的故事进行挖掘、解读,以小故事讲述大历史,以小细节呈现大时代,勾勒起中国人特有的家国记忆和美好期许,让观众在纪实光影中学习党史、回望过去、感触今夕,从而弘扬主旋律、提振精气神。”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注解道。
作者:王宛艺
图片:袁婧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单颖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