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俊是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南岭园居民区的一名党群社工。这天,他在小区巡逻时,手机突然响起了报警声,根据App上的提示,毛文俊找到了67号楼,摁响了其中一户的门铃。居民打开门,果然入口处的插座上赫然连接着正在充电的电瓶车电瓶。
“您好,我们检测到了您在家给电瓶充电,电瓶入户充电很危险,容易引发火灾事故,居民楼外面安装了智能充电桩,您把电瓶插头拔下来带过去,我教您怎么用好吗?”经过毛文俊的劝说,居民把电瓶插头拔了下来,与毛文俊一同前往室外充电区域充电。
电瓶车及蓄电池入户充电造成过不少消防安全事故,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但同时该行为还极具隐蔽性,为社区工作们管控、治理增加了难度。此前,曹杨新村街道就尝试通过加速建设智能充电设备、安装“梯控”等方式疏堵结合减少充电隐患,今年街道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新型用电智能监测设备”,在“疏”“堵”之外,又增添了一条及时防范的路径。“就像给了我们社工一双‘透视眼’,让我们可以‘看’到居民家中的高危电瓶充电行为。”毛文俊这样形容道。
社工“透视”室内违规充电行为的能力背后,其实是智能检测设备在电表箱里发挥作用。“安装在电表上的监测设备,在电瓶连接室内电源的前20秒之内就会发出告警,居民区工作人员手机上就会接到报警信息。”曹杨新村街道平安办主任程晓榕告诉记者。同时相关的数据也已接入街道城运平台,街道城运中心不仅可以远程跟进处置流程,还能够对告警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为电瓶车消防安全精细化治理提供参考。
除了可以形成数据沉淀之外,该设备的“智能”之处还在于可以将电瓶车蓄电池充电与居民家中大功率电器的日常使用准确区分开来。“设备主要是通过对电瓶充电的特征,比如说电压以及锂离子和铅酸离子的运动等进行一个综合识别判断,从而能够将误报率控制在极低的范围之内。”程晓榕表示。
据了解,目前曹杨新村街道正在同步加速推进智能充电桩与入户充电检测设备的安装,将居民充电的便利延伸至“最后一米”,将对高危充电行为的监管提前至“最早一刻”。
作者:张晓鸣 熊迎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单颖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