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北京市文物局、天津市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在线签订《全面加强京津冀长城协同保护利用的联合协定》(以下简称《协定》),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政府、河北省滦平县人民政府签订《边界长城保护合作协议》。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京津冀交界地带的长城总长约110公里,是三地共有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探索京津冀区域长城保护与利用的好路、新路,是三地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对于我国长城文化遗产保护具有标志意义。
▲京津冀交界地带长城总长约110公里(白俊生/摄)
根据《协定》,京津冀将携手建立行政区域边界处长城保护中的重大问题协商协作机制,共同制定实施相关长城点段保护计划,联合开展跨区域、跨部门执法巡查。全面深化协同发展,加快推进长城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和跨区域衔接,整合三地高水平专业机构和高等院校优势资源,共同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协定》指出,加大传承弘扬力度,共同挖掘阐释、展示传承长城价值、长城文化和长城精神,建立健全京津冀长城保护传承利用信息共建共享工作机制,统一开展长城信息发布及宣传推广活动,促进京津冀长城整体性保护。
▲雨中长城(王玉梅/摄)
通过签订《边界长城保护合作协议》,北京市密云区、河北省滦平县将加强行政区域边界处长城保护利用事项的先期沟通,确定项目实施主体,编制保护维修方案,加强相互支持配合,共同加强长城本体保护。同时,定期开展联合巡视检查或执法督查,打造两地边界长城执法工作共享平台,互相协助查处长城违法案件,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共同推进两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和长城文化带建设,统筹推进、共同做好长城开放展示。对于未开放的段落,将严格按照“保护优先,成果共享”的原则,推动后续保护利用工作。
来源:综合自人民网、央广网等
图片:京津冀长城摄影邀请展入展作品(转自天津文艺界网站)
编辑:李扬
责任编辑:江胜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