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举行的浦东新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本轮疫情期间涌现出的一批典型代表从抗疫一线走到台前,讲述了各自的故事。
当前,大上海保卫战已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更加艰巨地摆在眼前。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精神文明建设凝魂聚气、凝心聚力。
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玮表示,“一个典型就是一束光,我们希望通过他们的讲述进一步丰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并持续通过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城市重整行装再出发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白衣执甲、生命欲燃
面临严峻挑战,一群群向疫而行的群体,一个个挺身而出的市民,他们展现出的精气神,体现了上海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生动诠释了上海的城市精神与城市品格。
这场抗疫斗争中,医护人员是最先响应的群体之一。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全程参与,承担起了9个方舱的管理任务、4个隔离点的服务工作、1个护理医院的疫情防控,派出了约3万人次的采样队伍,采集了大约3000万人份的核酸样本。这些罗列的数字,是所有投身抗疫工作医护人员的艰苦付出,也是为浦东新区近600万居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我们医护人员疲惫的身躯但是勇毅的眼神,至今震撼我的心灵。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我会说:白衣执甲向险行,生命欲燃济苍生。”在和大家共同回首抗疫的日日夜夜,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义汉表示心情依旧难以平静。他说,从初春到仲夏,东方医院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抗疫重任,医护人员展现出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情怀和公立医院的责任担当,自己深感光荣。
3月29日起,耀华一期方舱医院启用;间隔半个月后,耀华二期方舱也投入使用。在这里率队“出战”的,是浦东新区中医医院。医院副院长胡聃作为方舱的临时党总支书记,全力统筹落实各项工作推进。在方舱医院组织开展楼宇自治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布志愿者招募令,把舱内志愿者的力量全面发动起来;开展“我为方舱建设献一策”活动,持续优化服务管理流程……
临危受命、向疫而行
上海宝藤生物医药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楼敬伟向大家讲述了如何完成核酸检测“加速度”,一个临危受命的任务。“我们需要在一周内把公司核酸检测的能力提升5倍。如果没有各方的帮助,这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楼敬伟说。
凌晨两点开完紧急会议,两个小时不到,相关部门调配的首批35台设备到达实验室,再到当天晚上之前100台机器到位,加上气膜实验室模块从全国各地急送而来,硬件通量硬是在一周之内实现了大幅扩容。随之而来的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口,则由新区文明办、区志愿者协会紧急协助,在浦东文明、浦东发布等多个平台发布志愿者招募令。短短1个小时内,首批来自张江药企的志愿者18人就已入驻实验室,当天合乎条件能够参与排班的志愿者数量就超过200人,大大超出预期。
谈及这一段时间的经历,楼敬伟说:“有苦、有累、有艰巨的付出,但是更多的是满满的自豪。在这个城市最需要的关键时刻,有机会为自己深爱的上海尽了一份自己的力量,我们感到无上光荣。”
同样临危受命的,还有中国非公医疗机构协会肾脏病透析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援沪血透医疗队临时指挥部副总领队王九生。3月27日,浦东被纳入首批分区分批的封控地区,病人对于血透的需求陡然增长,各类求助信息从各个渠道涌进市区两级的疫情防控指挥部,如何妥善解决需求成为当务之急。
4月1日凌晨,中国非公医疗机构协会在全国范围内紧急动员,快速招募176名志愿者组成的“援沪血透医疗队”。这支由王九生带领的队伍,分别支援了以浦东新区为主的上海16家医院血透室工作,是第一支驰援上海的大型血透专业医疗队,第一批志愿者在发出招募通知后的40小时就抵达上海,及时缓解了上海血液透析治疗的供需矛盾,协助建立了疫情管控条件下的透析治疗秩序,从而让大部分透析患者得到了急需的透析治疗。
同舟共济、共守家园
疫情期间,不少上海市民通过声音认识了一位“二舅妈”——武银屏,日常生活里、社交评论里,大家都把她叫作武阿姨。在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里,武阿姨与家属的一段微信语音聊天对话被上传到了网上。
“前一段时间我不好讲,讲了呢,你们为我担心,所以我也不讲。“”现在既然到了方舱就让它去吧,我们三个人一个房间,你也放心,蛮好的。”亲切的上海话,拉拉家常的内容,却因为武阿姨此前志愿者的身份、身处方舱的处境变得不那么普通。而她坚定乐观的声音,感染了无数人。
会上,武阿姨也来到了现场,依旧是当初打动人心的声音。这位有着28年党龄的老党员,将自己在沪东新村街道北小区居委会发挥余热的故事和经历和大家娓娓道来:“说实话,我从没有想过可以站在这么大的舞台上分享我的经历,我就是上海最平凡的普通人,有一份热,就发一份光。这场疫情,上海挺过来了,我相信,我们的上海,会越来越好!”
广泛开展社会动员,凝聚起同舟共济、共守家园的精神力量,是本次抗疫斗争中的重要力量。平日里,刘哲昕是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一名教授,也是一名长期在边疆助学送教的志愿者。在此次上海“战疫”中,他是一名为群众搬运生活的搬运工,主动加入小区志愿者团队担任搬运组组长。
抗疫之初,物资短缺,运输只靠板车。在这个骤然临之的艰难时刻,有过长期志愿经历的刘哲昕挺身而出,他身先士卒、科学排班,拉起了一支“精锐”的搬运队伍。他告诉每个人,志愿者唯有纯粹,方可致远,等到未来岁月静好的时候,想起自己曾出过一点点力,内心也会平静而快乐。
奉献,赢得最大的支持,整个小区也就此团结起来。志愿者尽锐出战,昼夜奔忙,高峰期日均搬运近万件货物。小区居民们则想方设法购买各种抗疫物资,捐赠给志愿者。防护服1000套不够,那就2000套,3000套;电动三轮车1辆不够,那就2辆,3辆……成就了抗疫斗争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最美图景。
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朱芝松出席会议并讲话。
作者:唐玮婕
摄影:黄日阅
编辑:周渊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