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蛾子繁殖能力极强,今天你看到一只不去处理,不用多久,就会成群出现,到时带来的危害就不可预估了”。金山区朱泾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林业专管员彭爱军所说的蛾子名为美国白蛾,据他介绍,美国白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寄主范围广,繁殖量大,为害严重时能将寄主植物叶片全部吃光,严重影响林木生长,甚至侵入农田,造成减产减收。根据资料统计,一头一代雌蛾产的卵,到第三代时可以繁殖0.3-1.5亿头幼虫,足以吃完100亩成龄树叶,因此,抓住第一代幼虫期开展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据悉,朱泾镇共有林地13000多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8500多亩,丰富的林木资源,塑造了良好的生态,同时也增加了防控美国白蛾的难度。为此,朱泾镇多措并举,紧扣“重防第一代,补防第二代,查防第三代”的防控对策,以“人防技防”“专群共防”为抓手,在全镇展开大面积美国白蛾防治工作。
疫情期间紧急扩员
“4月初,朱泾镇就率先开始进行美国白蛾的巡查监测工作,悬挂了诱捕器,自4月下旬发现第一头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以来,立即扩大召回林业工作复工人员,对水源涵养林、农田林网、水务防汛通道绿化和经济果林开展更为严密地排查。”据彭爱军说,发现的疫情主要发生在水杉、落羽杉、红叶李、杨树上。
为了将疫情遏制在萌芽期,巡查工作片刻不能停歇,但巡查除了有速度还要有策略,根据美国白蛾有“荧光性”“趋光性”的特点,防治队展开了“白+黑”的排查攻势,除了白天多点位拉网式排查,到夜间也在重点区域的林地间穿梭,发现一处,报告一出,扑灭一处。两个多月时间内,区、镇两级林业站出动近50名防治人员,8台防治机械,防治总面积达4500亩。
“白蛾虫蛹和白蛾成虫可能出现在任何一棵树上,所以排查量是巨大的,为此,我们快速搭建了一个监测防治网络,实现多部门、多点位的联防联控。”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负责人认为,对于种植苗木、经济果林的合作社,他们有责任,也更应该有自我监测的意识。为此,防治专员阶段性对相关苗木企业负责人开展培训,使他们系统地了解白蛾的习性,防治的手段,同时,为了信息传递及时,建立微信群,实现时时互通。
“空陆一体”防治有效
“每架次最多载药50公斤,1小时即可喷洒200亩片林地。”专业防治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无人机喷洒范围广、速度快,对大面积防治十分有效”。除了利用围草诱蛹,悬挂诱捕器等防治手段,目前,朱泾各林地采取无人机防治与地面联防相结合的方式对美国白蛾进行“空陆一体”的立体化防治。此外,针对农田林网、村级道路两侧的复杂林地条件,镇防治队运用区林业站推广的新型防治机械——自走履带弥雾机进行防治,累计防治面积300多亩。
对于水杉、杨树等美国白蛾喜食树种,树木比较高且密,在平时的监测中不易观察发现,同时,对幼虫网幕的剪除很难用工具能够完成,药水的喷洒也很难渗透。防治组通过对小部分区域林地抚育管理,起到了比较好的防治效果。
“引、联”凝聚共治合力
美国白蛾发生区多在乡村,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为及时掌握监测动态,专职防治人员还发动村干部到田间地头,向群众讲解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防治措施等,让群众知晓美国白蛾的危害性,并积极参与防治。各村专门落实一名美国白蛾监测管理员,建立健全镇村级监测和监管队伍,定期上报监测情况。
朱泾镇万联村村干部沈小凯每年春季开始都会走埭入户开展宣传,指导美国白蛾防控:“刚开始,群众对这项工作并不在意,认为这是农业部门的事情,与他们无关。可是,当群众看到我们周末都不敢放松防治,逐渐认识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现在,群众如果看到有树木异常,都会主动找我们。”
探索社会化防治机制是美国白蛾监测防控工作的重要一环。朱泾镇还积极引进社会化防治组织,充实防治力量,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引入专业第三方服务,要求相关单位落实责任,包干到人、分片包抓开展美国白蛾普查、防治工作,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确保美国白蛾监测防控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白蛾共治一直是近几年来金山及周边区县共治的课题,目前,区域协同共治有力推动监测防御体系的形成。去年,金山区和嘉兴市还于朱泾开展了技术交流活动,两地防治队伍联合实地开展美国白蛾网幕、虫卵巡查剪除,产卵期夜查等,进一步提升了防治意识与能力。今年,虽受疫情影响跨镇交流无法开展,但朱泾镇提早复工开展防治,持续上报监测数据,已诱捕美国白蛾第一代成虫776头,为下阶段,全市、全区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作者:殷洁如 薄小波
编辑:张天弛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