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非遗有“味道”
东南阙里、儒风浩荡,四省通衢、五路总头。
浙西衢州,立钱江源头,扼浙、闽、赣、皖四省交界之处。东汉初平三年(192年)衢州建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建州,是一座有着18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漫长的岁月雕琢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造就了如珍珠一般难以胜数的非遗项目——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2项、省级非遗76项……
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溯源数千载历史的印记,非遗是衢州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衢州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于时光淬炼中历久弥新,连接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让我们走进三衢大地,领略这些斑斓的文化遗产,还有那些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故事,感受它们与“有礼”的衢州在现代交汇、贯通、渗透进生活的独特“味道”。
南孔祭典
悠长的历史味
南孔圣地,衢州有礼。
礼者,人道之极也。礼,是衢州这座江南古城的根与魂。孔氏家庙“天下唯二”,一在山东曲阜,一在浙江衢州。
每年9月28日,居住南方的孔氏宗亲在衢州孔氏南宗家庙举行祭祀仪式,国家级非遗南孔祭典对衢州人而言,传承的不仅是尊儒之道,更是传承了礼乐文化中的精髓,并且与现代文明进行了结合与创新。如今,走在衢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礼”的气息,“有礼”已然成为对自然有礼、对社会有礼、对历史有礼、对未来有礼的美好希冀和卓越追求。
这些年,衢州组织大批专家学者、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开展科学严谨的普查、收集工作,并对非遗保护的模式开展多重探索。
2016年,以“九华立春祭”等为代表的中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九华乡妙源村,梧桐祖殿是国内唯一一处供奉春神句芒且保留着丰富祭祀活动的场所。每一年立春日,人们都要在此用最朴实的方式来迎接春天的到来,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祭春内容为祭拜春神、迎春接福、赐求五谷丰登;扎春牛、扮芒神、贴春牛图;供祭品、焚香迎奉、演戏酬神;踏春、采春、尝春、带春等,形成了我国特有的祭春民俗。
衢州一直寻求“把根留住”和“拓展空间”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以九华立春祭为例,去年,一系列妙趣横生的线上互动形式,在网上掀起了全民共享的立春节气文化热潮——在“云上·九华立春祭”中,市民通过微信小程序全程参与,既可以在“立春博物志”里探究立春祭的文化与传承,又可以在“新春联欢会”里体验“许愿树”“迎春神”“接春食”等立春特色小游戏,还可以在“春雨小卖部”里将积分兑换成各类文创礼品。
邵永丰麻饼
鲜活的烟火味
将非遗从群山环抱之中深挖出来,吹散历史的风尘,我们该如何将非遗的脉络与现代社会相接续?衢州的做法是,让非遗回归生活,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寓居衢州所作的诗咏。国家级非遗“邵永丰麻饼”即故时的“胡麻饼”,传承人徐成正一直在思索如何更紧密地与现代生活连接,他认为,绝不能简单地生贴硬凑,也不是为了凸显生活气息而胡乱改造,而是应遵循地方文化特色,挖掘它与现代生活的交集。因此,邵永丰一方面始终坚持着白炭上下火夹烤手工制作的“灵魂”,另一方面,研发无糖、低糖等不同口味,从高糖重油到如今强调健康,“邵永丰”用与时俱进的口感迎合当下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如今,在衢州,邵永丰麻饼与礼俗文化、传统节气文化息息相关,赏月、婚娶、祭祀、庆寿、上梁等场合都少不了它的身影。邵永丰还将中华传统文化、胡麻饼的历史文化、衢州地方文化等文化元素更多地融入麻饼的研发制作中,先后将“嫦娥奔月”“麒麟送子”“花好月圆”等民间故事绘制在麻饼上。
传统文化历久弥香必须贴近生活。非遗是一种生活文化,就更需要走出深闺,走向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这种改变,对于传统戏剧而言,极为迫切。
金宗怀出生在一个“木偶世家”,是国家级非遗廿八都木偶戏第17代传承人,为了让已传承500余年的木偶戏重焕生机,他推动木偶戏进入廿八都小学的特色校本课程,自己也从舞台开始走上了讲台,教孩子们学习。
“进社区”“进校园”只是第一步。非遗的生命力,既取决于它自带的光环,还取决于它能不能被人们接纳。特别是为年轻人接纳,就不能老气横秋,而是要尽量创新转变文本、转换表达方式,符合这个时代的话语表达,使他们产生主动拥抱非遗的念想。
正所谓,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衢州着力打造“两子文化”,即孔子文化和棋子文化
幸福的共富味
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只要能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便有助于开拓市场,实现社会价值的资源转化。
衢州白瓷烧制技艺属婺州窑重要脉系,其制品现已呈现“薄如锦、洁如玉、滑如脂、明如莹”特色,成为中国重要白瓷系列之一。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婺州窑衢州白瓷烧制技艺的申报主体和项目保护单位,衢州火神瓷业有限公司创新思路走向市场,研发生产有文化底蕴的瓷艺作品。去年,火神瓷业还投资2亿余元,在万田乡建设无界弥生-衢州白瓷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衢州文化产业领域新旧动能转换提升的示范。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去年接待游客139万人次,旅游收入8000万元。
以文兴业,进行生产性保护,将赋予文化更持久的生命力。而非遗产业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过程,对推动共同富裕有着重要价值。
以国家级非遗龙游皮纸为例,传承人万爱珠2001年买下58亩土地,建起新厂房,创立“辰港宣纸”,生产工人从100多人增加到200多人,产值达到2000余万元。随着山桠皮价格连年上涨,种植山桠皮的山农也有了更好的收益。万爱珠介绍,山桠皮种下3年后,此后每年都有收益。山桠皮收购价已涨至每吨3万元,亩收益可达六七千元。
非遗之光,照亮共富之路。国家级非遗开化香火草龙,随着名气的增长,吸引众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通过文旅融合,进一步带动了经济发展。
每年中秋,当地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村民用稻草扎成龙身,并插上密匝匝的香火,舞龙时点燃全部香,草龙变成火龙,在月光朦胧的夜色里,烟雾缭绕,香气飘逸,腾云驾雾,狂奔飞舞,蔚为壮观。在阵阵欢呼和喝彩中,村民的脸上洋溢着浓浓的自豪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这些非遗本身就来自民间,由衢州人的辛劳和智慧创造,是属于人民的。当这份流传至今的技艺之美、匠心之美、传统之美、生活之美得到弘扬,充满文化自信的衢州人就是最幸福的人。
开化香火草龙
非遗之光,为共同富裕注入精神动力
近年来,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浙江省民俗文化促进会会长陈华文多次前往衢州,见证了当地在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所取得的一系列丰硕成果,近日,就衢州非遗事业的热点问题,陈华文进行了解读。
问:衢州非遗有哪些特点?
答:衢州非遗植根于三衢大地,像开化草龙等部分非遗与浙西本土的农耕文化有着极强的关联,是一脉相承的。
此外,由于衢州处在四省交界位置,历史上长期与江西、安徽、福建存在较为密切的文化交流,包括木偶戏在内的部分非遗又有着区别于浙江其他地区的鲜明特色,体现着多样性和多元性特点。
问:当前,衢州正奋力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在此过程中,非遗将发挥哪些作用?
答:一方面,非遗产业的创新发展将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带动经济上的共同富裕。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物质条件的改善之外,非遗对生活品质、幸福指数的重要推动作用。我们要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通过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老百姓更有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进而催生认同感,取得其他东西难以替代的自信和快乐,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非遗保护传承“人民性”的价值所在。
问:您对衢州未来进一步推进非遗事业有哪些建议?
答:目前衢州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已经取得了不小的突破,政府重视、社会参与度高,非遗的春天来了。
非遗传承需要责任感,这并非单一部门的责任,更多的时候需要多部门的合力。首先,政府应进一步重视非遗保护的法制化建设,使各项工作可持续地长期推动下去。
其次,多措并举使非遗连接现代生活,进一步提升社会的参与度,方能让非遗绽放更大的光彩。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