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长二F火箭专门设计了逃逸系统,假如火箭突发意外情况,逃逸系统启动,逃逸飞行器像“拔萝卜”一样带着返回舱飞离故障火箭。返回舱与逃逸飞行器分离后,打开降落伞,缓慢降落到地面。
6月5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二F火箭”)成功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空间站开启在轨建造以来,长二F火箭第3次将宇航员送入太空。
再次出征,这枚火箭有何特殊之处?一起来听火箭专家为您解读这枚“航天员专属列车”的三宗“最”。
“站岗”时间最长
4月16日,随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缓缓降落在东风着陆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成功,这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就此圆满收官。
而这次长二F火箭发射神舟十四号是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为进一步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从长二F遥12和长二F遥13起,火箭采取‘发射一发、备份一发’及‘滚动备份’的发射模式。”火箭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故检软件设计师钱航介绍道。
据了解,今年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要执行2次载人发射任务,执行发射任务的火箭仍按照“打一备一”的方式进行。此次发射的遥十四火箭作为“神十三”任务的应急救援火箭,去年下半年就率先完成了基础级的总装测试,并以竖立状态封存于技术区厂房内,见证了火箭“兄弟”长二F遥13总装测试、转运和发射的全过程。
直到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三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结束183天的太空“出差”,顺利返回地球。长二F遥14就此结束约6个月的应急值班“站岗”,进入应急转正常的发射流程,为执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做准备。
从“起立就位”到“交接换岗”,“站”着值班了6个多月,再加上发射准备时间,这枚火箭在技术区厂房竖立超过8个月,它的站立时长创中国载人火箭之最。
可靠性最高
据火箭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指挥荆木春介绍,“在中国载人航天的历史上,长征二号F系列运载火箭执行了从神舟一号至今的所有载人飞船和目标飞行器的发射任务,发射成功率达到100%,被誉为中国神箭。”而这次神舟十四号载人发射任务的重担再次落到了长二F火箭的肩膀上。
为了进一步提升火箭可靠性,消除薄弱环节,研制人员不断进行技术改进。每一处改进,都体现了研制人员对可靠性的不懈追求,背后都意味着无数次的理论分析、数学仿真和试验验证。当火箭的可靠性越来越接近1的时候,小数点后每一个数字的微小变化,实现起来都无比艰辛。长二F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秦曈说:“在可靠性已经相当高的情况下,再提升,难度可想而知”。
火箭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常武权用考试打比方,从50分提高到90分相对容易一些,但从90分提高到91分,甚至91.1分,尽管只有0.1分的提升,但背后的工作并不比从50分提高到90分少。
越是艰难越向前。这支骁勇善战的队伍,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最终将长二F火箭的可靠性从指标要求的0.97提升到0.9894,靠逃逸系统保障的航天员安全性评估值已达0.99996。以百次发射为基数简单理解就是:“火箭发射100次,才有可能出现一次飞行故障;假设出现飞行故障,依靠逃逸系统逃逸一百次,才可能出现不到一次逃逸失败。”
载荷最珍贵
长二F火箭在载人航天工程中立项最早,在长征火箭家族,它的使命也略显特别。如果其他火箭兄弟是在重量和高度上开疆拓土,那么长二F火箭则把更多精力用来完善自己。因为它的成败,关乎生命。
据了解,今年长二F火箭将先后送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两个乘组,共6名航天员进入太空,他们都将在轨飞行6个月,并将首次实现在轨乘组轮换,实现不间断有人驻留,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轨驻留5到10天。
今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以后,空间站工程将转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初步计划是每年发射两艘载人飞船和两艘货运飞船,这对火箭的安全要求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他火箭的载荷再贵重都有价,长二F火箭的载荷是航天员,他们的生命是无价的。”火箭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容易说:“载人航天,人命关天。保障航天员安全进入太空,是每个载人火箭研制人员特殊的使命和责任。”
为了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长二F火箭专门设计了逃逸系统,假如火箭突发意外情况,逃逸系统启动,逃逸飞行器像“拔萝卜”一样带着返回舱飞离故障火箭。返回舱与逃逸飞行器分离后,打开降落伞,缓慢降落到地面。“我们按照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质量来研制逃逸火箭,它凝结着几代航天人的心血,但是永远不要让这个功能启用是每个航天人的心愿,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火箭能够永葆成功。” 钱航说。
今年是完成空间站建造的决战决胜之年,又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长二F火箭将不辱使命,托举起更多的航天员进入太空,在浩瀚宇宙中留下越来越多的中国身影。
作者:沈竹士 通讯员 董佳莹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