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箭怒吼,气势如虹。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火箭挣脱地心引力,将搭载着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有这样一支来自上海的航天试验队,他们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神舟十四号试验队。紧贴在他们胸前的“国旗红”,临时武装起来的“抗疫白”,穿着于日常的“航天蓝”,是他们团结奋斗的生动注脚,也是属于这次胜利所特有的多彩记忆。
国旗红:信仰与青春的最美诠释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试验队,35岁以下青年占比50%,开设“理论学习微课堂”,及时学习重要讲话,组建“圆梦”青年突击队,发挥航天青年的生力军作用,将红色基因注入一代代青年试验队员心中,进一步坚定誓夺成功的信念。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试验队通过视频直播方式观看飞船返回过程。“从去年4月份进场,历经3个月应急待命和6个月在轨驻留,神舟十三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尤显可贵!”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70后试验队技术综合杨华星感慨道,“与神舟十三号一样,八院主要承担了神舟十四号飞船电源分系统、对接机构分系统、推进舱结构与总装、测控通信分系统部分单机、总体电路三舱配电器和推进舱电缆网研制等任务,配套产品共计近百台/套,对完成任务至关重要。”从第一次执行神舟四号任务至今已整20年,他把最美的青春全部奉献给了心爱的航天事业。工作中他严谨细致,对各项数据的变化极为敏感,对存在的疑点绝不放过。正是有像他一样无数航天人严慎细实的工作,从而实现了载人航天百分之百的成功,铸就了连战连捷的辉煌。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产保经理助理、试验队质量田金光,这位80后在工作中沉稳内敛、话不多言,但在现场确认时,总是及时提醒,严格把关,确保各项工作严格按照发射场产保计划执行,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眼见为实。
就这样,试验队中迅速成长的新一代航天生力军们,坚决扛起责任和担当,一丝不苟进行产品吊装和设备安装、连续通宵开展蓄电池活化工作、精准进行数据判读,他们把青春奉献给热爱的航天事业,充分展现出新时代航天青年应有的精神风貌。90后的许帆,已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149厂载人飞船推进舱总装副主任工艺师,今年三月份刚刚结婚的他,以国为重,毅然奔赴试验基地。从推进舱管路检漏测点间隔时长、设备安装螺钉力矩大小,到插拔电缆以及多层缝合的数量多少,他全部清楚规范地体现在工艺规程中,既明确了状态要求,又实现极强的可操作性。“我将牢记嘱托,立足工作岗位,持续优化改进工艺技术,为试验任务圆满成功作出我们新时代航天青年应有的贡献。”
抗疫白:克难与光明的生动写照
面对疫情防控考验,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的坚强领导和统一指挥下,在各相关部门和有关单位的全力支持和大力协同下,试验队克服人员集合、出行转运和产品准备、专列发车等困难,顺利抵达目的地。随后严格执行“7+7”集中隔离规定,在第一个7天集中隔离观察期间,做到全员足不出户,每日开展口咽拭子与鼻咽拭子采样检测和体温自测,每日对集中隔离点进行严格消杀,生活垃圾进行单独集中处理,将隔离初期潜在风险降到最低。
在第二个7天观察期内,采取“两点一线”模式开展工作,这对试验队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试验队调度黄晓梅兼任队伍的疫情防控岗,她除了将日常繁琐的工作协调和保障任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还事无巨细,将队伍的各项防疫工作安排得妥妥当当。“艰巨的试验任务遇上严格的疫情防控,必须要坚强面对一切困难。”接打电话的间隙,黄晓梅说:“每当我看到一个个问题被解决,看到试验队员们安心工作,看到各项任务顺利开展,就觉得自己的一切付出都值得。”同时,在专列卸车、产品转运、设备操作等各环节,各试验队员均穿着防护服进行,虽然带来了诸多不便,但大家都全力配合。“就像我们的产品不能带任何质量隐患上天一样,防疫工作也不能带任何风险隐患入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试验队质量二岗徐佳俊说道:“单位还及时给试验队员家庭配送生活物资,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让我们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任务当中。”
面对人员到岗率最低、人员变动最大的严峻现实,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试验队分队长的电源分系统主任设计师钟丹华,带领队员紧急制定完全立足现有可控人员的进场方案,确保各岗位全包络;及时开展备岗人员技术培训和生产现场跟产学习,为发射场现场工作做足技术准备;时间再晚,坚持每日召开酒泉上海两地视频会议,未能进场的老队员及时将操作经验传递给首次进场队员,前后方联动共同确保发射场工作稳步推进。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这是钟丹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三分队能克服疫情影响,顺利完成任务的最大法宝。
与很多试验队员一样,为了按时出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飞船测控通信主任设计师吴庆学毅然收拾行囊先期住宿单位,一边配合总体完成进场前准备工作,一边参与所内后续型号研制生产任务。从神舟一号参加任务以来,他始终奋战在科研一线,在发射场,白天他承担了原计划4人份的测控通信电测岗位工作,晚上又处理从上海发来的各类报告。闲暇时喜欢打太极拳的他,遇到困难总能泰然处之,这来自于他多年深耕专业领域的底气,也是全体试验队员自信自强的一个缩影。
航天蓝:团结与奋斗的崇高展现
蓝色的旗帜,蓝色的工装,蓝色是航天人团结奋斗的颜色,它既代表着沉着冷静、一丝不苟的航天品质,也象征着航天人逐梦蓝色空天、探索星辰大海的奋斗目标。
严格的封控措施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神舟十四号试验队最终到岗人员只有原计划的70%,且人员变动大,既有初次参加试验队的新人,又有多次来队却走上新岗位、承担新任务的队员,这给试验任务的整体推进和顺利开展都带来不小的挑战。不等不靠,主动作为。试验队全体队员大力协调,一岗与二岗人员明确分工,突出人员间的密切配合,强化责任落实;书面推演和实物演练紧密结合,确保产品可靠、数据可靠、操作可靠,确保“一次做对、一次做好”;充分利用班前会、班后会、调度会等,分享各岗位识别风险、规避风险的深入思考和案例做法,坚决杜绝低层次质量问题。
在试验队中,有一位既年长又年轻的队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载人飞船及货运飞船副总指挥兼试验队队长顾侧峰。他年纪最长,总能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严谨的思考,精准识别各项风险隐患,同时给出稳妥高效的解决办法;他又是年轻的,严格自律的生活习惯,让他保持着充沛的精力,春节一过,便连续在上海、文昌和酒泉三地辗转奔波,为货运飞船和载人飞船试验任务严格把关。在他的带领下,这支朝气蓬勃、青春洋溢的队伍,将更严更慎更细更实的载人航天工作要求落实到极致,确保了任务操作零失误、工作零问题。
圆边的眼镜,消瘦的身材,儒雅的气质,初见他的人,都会对他留下深刻印象,他就是试验队技术总负责兼副队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载人飞船副总师孔旭东。刚刚做完一个小手术,伤口处仍隐隐作痛,他却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内外协调会、调度会、质量审查……日常的工作仍然安排得紧张有序。偶有闲暇时刻,他又会坐到在电脑前,研究各领域的总体技术、研制发射流程,查阅各类技术报告和资料,时刻保持着饱满的学习热情。技术交流会、头脑风暴等等,在他的带领和感染下,试验队的各类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学习氛围日渐浓厚。
旗帜引领方向,先锋凝聚力量。试验队中党员占比近六成,试验队同步组建党员责任团队,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任务一线高高飘扬。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载人飞船及货运飞船太阳电池翼副主任设计师陈诚,先后承担了神舟、天宫、天舟等多型航天器的太阳电池翼研制工作,攻克了刚性和半刚性太阳电池翼多项关键技术。刚从厂房回到会议室,他就投入到各类技术报告的撰写和评审当中,阶段工作完成后,不待歇息,他又马不停蹄赶赴下一个任务现场,载人航天精神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他身上同时得到了生动展现。
从过去平均几年一艘飞船到现在的一年几艘飞船,经过30年快速发展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任务量大幅提升,但每一次发射任务都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在不断传承中创新,在不断创新中突破。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飞船对接机构分系统主任设计师,二分队队长姚建从神舟九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开始,已是六次进场。作为空间站全面建造阶段的首发载人飞船,对接目标的复杂性以及对接方式的多样性,挑战前所未有。他带领研制团队开展技术攻关,经过上千次计算分析,最终确定技术状态,并通过地面试验考核,全面验证了对接机构设计能力,为试验任务吃下“定心丸”。
作者:史博臻 杨君坤
摄影:庄嘉靖
编辑:张懿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