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的齿轮已经在加速转起来,只要工厂能全员复工,业务很快就能活起来了。”
“只要能复工复产,只要能流动起来,一定可以很快恢复。”
昨天是上海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前一天,不少企业的微信群里已满屏都是复工复产信息——排摸员工情况、部署生产计划……这些城市经济运行的细胞已迫不及待地“动”了起来,大家抱着各自的期待和憧憬,要以加倍的努力,尽早抢回过去这段时间所造成的损失。
人工智能企业:
最希望的就是复工
和许多在沪公司一样,上海人工智能重点企业“扩博智能”已居家办公两个月。今天,它在浦西的办公室将自3月底以来首次开启。首席运营官陈丽苹告诉记者,微信群里员工们士气高昂,对复工积极响应,而她自己已经开始准备食物,“我要给独自在上海的年轻同事备些午餐”。
两个月来,这家以计算机视觉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创业企业,最迫切愿望就是尽早复工。扩博智能最重要的业务之一,是给无人机开发“眼镜”和“大脑”,将其变成会飞的巡检机器人,从而代替人,为偏远的大型风电机组作“体检”。往年,四五月份是风电场维护的黄金期,而受到疫情冲击后,扩博智能决心要以加倍的努力,尽量补上这段时间损失。陈丽苹透露:目前虽然挑战很大,“但我们还没有调降年度经营目标”。
过去两个月,扩博智能一直在积极自救,努力保持战斗力。其中,软件部门由于可以转到“云端”开发,受影响相对较小;但硬件、销售、交付等环节,就面临很大的困难,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这段时间里,公司上下有一股特别的凝聚力。陈丽苹说,过去一周,公司与市经济信息化委、长宁区等保持密切沟通,不断为即将到来的回归与“复苏”作准备。分开这么久,没人能预知重逢的一刻究竟是怎样的情景,但陈丽苹说,上海是一座特别的城市,她和许多同事都相信,只要能复工复产,只要能流动起来,上海一定可以很快恢复。
外贸企业:
抢回失去的工期
“我们摸了摸底,除仍在病假的,6月1日临港两家工厂约500名员工可以100%复工。”昨晚,在电话那头,上海思乐得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斌难掩兴奋。因为这个100%的数字意味着,产线能迅速拉满,产能将满负荷回归。
作为一家在沪经营30多年的外贸企业,思乐得主营业务是生产各类保温瓶、咖啡壶、不锈钢器皿,80%的产品出口海外,产品常年供不应求。往年,每年的四五月份是厂里的生产旺季,张斌粗略统计了一下,过去两个月积压了近千万美元的订单,当务之急就是要把失去的工期抢回来。
这段时间,工厂已经做好了防疫的准备工作:工厂消杀工作已完成;食堂保障已准备到位;后勤小分队几天前已经回归,抢修电路确保流水线正常运转。为最大程度方便员工出入,工厂甚至在门口认领了一个核酸检测点,安排员工培训上岗。
“员工在进入工厂前,必须先在‘数字哨兵’前扫一扫‘随申码’,确认安全可通行,再排队做抗原和核酸检测,才能进入厂区。”张斌说,防疫安全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好在上下游供应链都通畅了。张斌告诉记者,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商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现在苏浙两省的货车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上海,解决了原材料问题。而在生产端,企业研发团队和营销团队始终居家办公,一边稳住订单,一边设计新品,今天全员复工后,工厂可立刻开工,三天后就可以出成品。而紧跟着,产品出口的步伐也在加速。据悉,企业已经完成了海外订舱,待员工到岗后,就可安排出口发货。“仿佛供应链的齿轮加速转了起来。”张斌说,只要工厂能全员复工,业务很快就能活起来了。
制造企业:
排定产能冲刺计划
在浦东金桥开发区,沃尔沃建筑设备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已经有序复工接近一个月,返岗闭环的员工总数超过120人,车间里扭矩枪、行车、叉车等不断传出熟悉的声音。
作为公司现场防疫小组成员,马海龙第一批复工返厂,一直坚守在一线,昨天更是格外忙碌,“我们要为6月全员复工、正常运转提前做好各项部署。过去一段时间受人力、物料的限制,产能基本恢复了三成左右。接下去几个月的冲刺计划已经基本排定,大家都做好了加班加点的准备”。
在和各部门确认返岗名单的时候,马海龙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强烈要求返岗的员工实在太多了。很多员工都是自己主动举手:“我得去公司,有一项工作需要我赶着去做。”
一家大工厂的关闭和重启,都非常不容易。沃尔沃建筑设备投资专门成立了复工复产指挥部,每周至少举行两次网络会议,及时讨论跟进政府政策动态、员工健康、返岗审批进展、物料供应情况和各小组准备情况等。指挥部下设12个工作小组,涵盖生活区布置、防疫物资保障、消杀组、生活物资保障、每日健康码、外来人员监控、对外信息通报等12个方面。
作者:张懿 徐晶卉 唐玮婕
编辑:杨柳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