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单外资班轮公司“沿海捎带”业务在临港新片区落地。
昨天,国内首单外资集装箱班轮“沿海捎带”业务在上海洋山深水港落地。上海海关、上海边检等口岸通关、查验单位与港航企业密切协作,促成此项业务首航,助力上海港稳固国际枢纽港地位,进一步提升在国际贸易航线中的优势地位。
昨天凌晨2时10分,丹麦籍“美瑞马士基”轮靠泊洋山深水港三期码头。在诸多装卸任务中,27个装满加拿大进口青豌豆、总重725吨的重箱从洋山港吊装上船,它们将随船直达天津港卸船,实现外资船公司“沿海捎带”业务首航。
“沿海捎带”,是指外资或外籍船舶在中国沿海港口之间从事外贸集装箱的国内段运输。该业务试点是我国国际航运领域对外开放的一次重要突破,将更好发挥临港新片区“试验田”作用,进一步彰显我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为加快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临港新片区去年11月获批“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试点。此项业务获批后,洋山海关、洋山边检站等口岸通关、查验单位一方面精简通关手续,针对承担“沿海捎带”业务的国际航行船舶不再办理出入港边检手续,实行船舶到港“零等待”、离港“零延时”验放通关,确保放得开;另一方面强化过程监管,通过大数据分析、无感化监管,加强国际航行船舶在国内港口间航行过程中及船舶在港期间管理,保证管得住。同时,国家移民管理体制改革后,全国移民边检机关在通关上举措一致,为此项业务落地提供了良好的通关环境。
5月初,马士基和东方海外等集装箱班轮公司陆续通过资质审批。前天,上海港明确业务操作口径和费率,多方努力促成业务落地,首航27个集装箱成为“先行者”。“此次‘沿海捎带’业务落地意义重大,意味着临港新片区首个国务院调法事项政策红利落地。对上海港而言,国际中转功能增强将吸引以第三国为中转港的货物回流,预计将带动吞吐量提升50万标准箱。对外资船公司而言,将有效降低中转成本。”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特殊综合保税区处工作人员黄跃介绍。
此次新政除利好港口外,也有助于相关航运企业提供多样化服务,提高仓位利用率,提升集装箱运输效率;有助于生产制造企业降低货物中转成本。也将进一步带动上海港中转业务发展,吸引境外船公司将中转业务从其他传统中转港转移至上海,推动上海港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升级版”。
在具体操作方面,上港集团将“沿海捎带”业务视同国际中转,给予码头服务上的优先支持,确保中转效率;在费率上,对于试点期间的“沿海捎带”业务,在国际标准费率基础上给予七折优惠,并纳入班轮公司的增量优惠范围。
下一步,临港新片区将加快推进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建设,集聚高能级航运资源要素,加快各类功能平台建设,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业态。同时,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全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给,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作者:何易 周渊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