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疫情防控仍处于最吃劲的关键时期,整座城市按下了“慢行键”。无数志愿者走上防疫一线,化身一抹抹“志愿绿”,活跃在社区各个角落。
60后退休志愿者:母子二人一起化身“大白”
在宝山区友谊路街道临江新村,退休居委干部郭伟美的“绿马夹”之路从两年前就开始了。
“2020年小区封控的时候,我就是志愿者了。”郭伟美说,彼时,大家还没什么经验。她觉得自己理应站出来出一份力。从那时起,郭阿姨又有了一个新身份——社区抗疫志愿者。
拥有34年社区工作经验的她回到社区,就像回到了自己的“主战场”。两年来,防范措施宣传、核酸检测人员分流、挨家挨户发放通知、制作核酸检测码……社区居民都能在其中捕捉到郭阿姨的身影。在做志愿者的两年里,郭阿姨还结识了不少新朋友。“以前独门独户互相没有来往,现在很多居民都认识我了。”她说,一点点的付出就得到了认可,感到很欣慰。也许是受母亲的影响,郭阿姨的儿子近日也化身“大白”,在自己的社区支援防疫。
80后志愿者:“做志愿让人上瘾”
在听闻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80后”青年王新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安信、宝钢五村……这两天,人们都能在这些检测点位见到这位“熟悉的陌生人”。但王新云还希望能帮忙做更多事情。一听说在征集备用的内场志愿者,她也迅速报名了。
其实,王新云并不居住在该街道。但由于曾在这里的街道事务受理中心工作过,因此和不少居民积攒下了深厚的情分。曾经,还有街道工作人员劝她,如果真进了内场,短期内都要住小区,会不会不方便。但王新云却回答说,“没啥不方便的!就几天,忍忍就过去了!”
从2018年注册成为上海市志愿者,王新云已累计了80多个小时的志愿者里程了。用她的话说,做志愿者是件让人上瘾的事。“每次听到居民跟我说谢谢,我就觉得心里很暖,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
90后志愿者:生动体验何谓“为人民服务”
尽管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真到了现场,90后志愿者王昕还是被震撼到了。“街道内的信息技术老师全都奔赴一线,将调试好的电脑带去现场,这时的他们,已经一天一夜未合眼了。”
为了第二天一大早能顺利开展核酸检测登记扫码工作,技术人员往往前一天深夜就会被通知赶往现场调试。王昕回忆说,有一天,他们赶去宝林一村安装时,已是凌晨1点多。当晚天气很冷,气温骤降。但宝林一村居委会负责人也一直坚守在岗位上,静静等待志愿者们前去安装设备。”前辈们的坚守和同事们的相互支撑,让王昕在一次次的抗疫任务中见证了许多温暖与感动。
“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在参与了街道的志愿者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什么是为人民服务,只要街道需要,我一定加入。”
疫情当前,爱和温暖从不缺席。这些天,人们依然会看到可爱的“绿马夹”们在身边忙碌的身影。他们之中,有已退休的居委干部,有热心的市民,还有年轻的幼师。正因有了他们,我们才能汇聚起磅礴之力,面对这样一场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大仗硬仗。
作者:王嘉旖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祝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