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的成效,接下来这场“持久战”该怎么打,考验着社区治理能力和智慧。
在昨天举行的2021年第九期“青社沙龙”潍坊新村街道专场“绿色低碳新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主题研讨会上,居民区书记代表、青年业委会委员、青年社区服务队队员代表、青年社会组织代表等近50名青年人才齐聚一堂,共同为破解难题出谋划策。
上海是全国首个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城市,但在实际工作中,居民区开展垃圾分类源头减量,难免会碰到“居民对垃圾分类主动性不强”“外来租客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较低”等问题,为垃圾分类末端处置工作带来挑战。潍坊新村街道在2020年成功创建成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泉东(2)居民区居民区书记邓佳在现场分享了过去在街道社区管理办等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建立“垃圾分类绿色账户”、组建垃圾分类党员志愿者队伍、开展垃圾分类专项宣传以及做好垃圾“运收”环节等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邓佳在现场提出了自己在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中的难点和困惑,并希望通过本次沙龙活动收集居民区好的经验做法,让垃圾分类更好地持续运作。
作为本次活动的入选成功案例,潍坊新村街道香榭丽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鲁威分享了富有特色的治理经验,提出打造以“红黑榜奖惩机制”、建立“点—中转—中心”三级垃圾分类网络”和”小手牵大手”式的家庭教育等方式为治理抓手,提升了居民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与垃圾减量工作的意识。
来自花木街道牡丹社区第七居民区的舒征书记,则介绍了在居民区实行了湿垃圾餐前餐后分类,采用事前居民听证,事后全覆盖、精准化宣传动员,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大大提高。
来自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华康居民区的江子悦书记,介绍了基于信息化手段构建的全过程智慧监管平台下的居民区,不仅让小区的垃圾分类各环节做到精细化管理,也让居民更为高效地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去。
研讨会汇集了浦东区域内外的垃圾分类减量方面优秀案例,通过分享交流,引导青年集思广益、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与会嘉宾们纷纷表示,“青社沙龙”切实为社区排忧解难,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中,给社区难点、痛点问题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思考方式和解决路径。
12月下旬,“青社沙龙”还将举办开放工作坊,进一步探讨“绿色低碳新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的最优方法。后续,将通过一场场深入社区的青社微沙龙,推动建议方案落地。
作者:唐玮婕
编辑:祝越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