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冬至日,也是追忆先人、悼念逝者的日子。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截至下午16时,全市54家经营性公墓(骨灰堂)今天现场接待祭扫市民39.21万人,车辆7.97万辆,落葬9564穴;开展网络祭扫2600人次,代客祭扫1631户。
值得关注的是,网络祭扫这一新方式已日益深入人心。自12月1日至今,共开展网络祭扫12954人次。随着全新祭扫方式的出现,人们的生命教育理念也不断更迭。一些长者甚至在生前就提前规划,要认真举行一场生前告别仪式。“正如我们好好对待新生,死亡一样也需郑重面对”。
从每位捐献者身上汲取博大胸怀
今天中午,福寿园推出了“云共祭”,为人们线上直播“福寿九礼”祭祀整套流程。最新数据显示,共有8170人次观看直播,参与共祭活动,寄托思念之情。
此次云共祭仪式的特别之处在于为“遗体捐献者”开设了纪念专场。近年来,我国遗体捐献、人体器官捐献比例和数量大幅提升。以位于上海福寿园的上海市红十字遗体捐献者纪念碑为例,其已由最初的一座增至如今的十余座。在不少人看来,针对遗体捐赠者群体的纪念仪式既能在过程中破除人们的刻板印象,也能更好传递出生命教育理念。借助“云共祭”仪式,观者能“隔屏”从每位捐献者的身上看到博大胸怀、无私大爱,生命文化也因此得以延续、升华。
改变观念比盖大楼还难
生与死,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逃不开的人生命题。有人积极面对,也有人选择逃避。90后女孩顾洋,不久前成为了一次社区讲座的主讲人。她是福寿园首席生命教育讲师、生前服务规划师,演讲题目是死亡。
生命教育的传播,面临着重重阻碍。正如顾洋所说,“改变观念的过程比盖起一幢大楼要难得多”。
时间倒回至2019初,一次养老博览会上的境遇,令她印象深刻。当时,她正在分发“生前规划”理念宣传单页。谁知,刚发到一位老人家手里的时候,对方就“啪”地一下将宣传单扔在了地上。“哎呦,卖墓地的,不要不要,走走走……”那是顾洋从业以来,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巨大排斥与拒绝。
特殊的职业,让她拥有了站在很多人生命尾端去照见自己生命的机会。她期待,能与更多人分享自己的收获,也希望更多人能在“死亡”这一话题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作者:王嘉旖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