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余湿垃圾不再是令人嫌弃、又黏又脏的“废品”了,因为普陀区这家企业的科技创新,湿垃圾也能成功变现。
“通过我们的设备,平均每7吨湿垃圾就可转化成1吨肥料,不仅减少了湿垃圾清运焚烧的成本,还产生了新的‘剩余价值’,这样零成本的变废为宝,既经济又环保。”普陀区企业上海赛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后简称“赛安环境科技”)总经理刘国雷说。
得益于这项全国首创的湿垃圾转化再处理技术,赛安环境科技近日入选了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示的全国生态环保优质农业投入品(肥料产品)生产试点单位和应用试点单位,成为了全国唯一一家该领域的“双试点”单位。
垃圾也能“提纯”首创技术“解”了全球性难题
记者了解到,“提纯”是湿垃圾资源再生利用环节的关键技术。“如何将湿垃圾里的油、盐提取出来,这是一项全球性难题。”刘国雷说,“湿垃圾里的盐如果不去掉,当作肥料来使用就会造成耕地盐碱化,种植物出现烂根茎等问题。为此,我们花了近三年的时间来技术攻关,全心全意为湿垃圾‘提纯’。”
自2018年4月落户桃浦镇未来岛园区以来,总经理刘国雷和团队技术人员就一直致力于研发这台湿垃圾转化再利用设备。2019年第一台设备在桃浦镇真建花苑小区投入使用,给小区带来了不一样的垃圾分类体验。“这台湿垃圾处理设备将小区居民家中的厨余湿垃圾都转化成了有机肥料,不仅减少了保洁员垃圾清运的工作量,也给小区的绿化、小区居民养花种植提供了免费的有机肥料,一举多得。”赛安环境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从第一台设备的问世到今天,设备历经了三次更新,工艺与技术应用相结合测试不下千次,如今的设备处理实现了处理能力提升、轻量化、智能化运作。一台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的处理设备日均可以处理2吨湿垃圾,基本可以满足小型批发市场或2000户居民规模的社区使用。
变废为宝,经济、生态两不误
以桃浦镇为例,镇域范围内一天产生的湿垃圾约为60吨左右。“如果使用我们的设备,50吨的处理量级基本可以供给镇内需求。”刘国雷举例说道,“只需要装置5台10吨处理量级的设备,占地面积大约1000平方米,相比一个常规的垃圾焚烧厂、沼气厂面积,要小了3倍以上。”
相比清运垃圾的人员费用,垃圾焚烧、填埋费用,二次污染治理的费用产出,这台设备十分“精打细算”。“在设备转化生产干肥料过程中,产生了废水、废气等污染物也都在设备内部进行了自动净化。”刘国雷告诉记者,这样一来,既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也减少了相应的人力成本。
不仅湿垃圾清运、处理的成本降低了,通过这台设备还产出了“剩余价值”。刘国雷给湿垃圾处理“算了笔账”:“举个例子,一吨普通品相的肥料市场价大约在3000元左右,而一台50吨的湿垃圾处理设备,日均可以产出7吨干肥料。粗粗算下来,这样零成本的产出效益,一天就能达到21000元。”
今年,赛安科技在未来岛园区的引导帮助下,还成功拿到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拥有20余项相关专利,跨领域新技术优质有机肥的产出,不仅让原本要进“焚烧炉”“沼气池”的湿垃圾有了更好的去处,实现湿垃圾无害化、资源化,还全面推进了有机肥替代化肥,助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提升经济生态效益。
作者:张晓鸣 丁婉星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