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整改前(图左)后对比
汇聚了上海众多文艺地标的打浦桥,人文气息与世俗烟火水乳交融,让人着迷。可两三年前,在这繁华的地块有一处气味刺鼻的垃圾房,与打浦桥小资高雅的氛围格格不入。
2019年上半年,黄浦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室检察官接群众举报,辖区内打浦路附近有一处垃圾房散发恶臭,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检察官随即展开调查。承办检察官回忆,那时人还没到,就已经闻到了刺鼻的垃圾味。现场可见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露天混堆、干湿未分离,也未采取任何防渗防漏、防扬散等环保措施,经过的居民无不捏着鼻子,“龌里龌龊”。
经调查,该垃圾房由五星级酒店、居住小区和商业广场共同使用,垃圾量大面广,主体复合、物业复合的形式导致垃圾站乱堆放、管理难的现状。适逢2019年7月1日上海出台《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而此处垃圾不分类且乱堆放的现象不仅违反该条例,影响城中心市容市貌以及居民的生活,更是有损黄浦区的旅游形象,侵害了公共利益。
由于主体、物业复合,推进该片区的垃圾分类涉及上百名业主,面临着责任人不清晰、协调困难、经费难以落实等问题,这些“难啃的硬骨头”也给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在调查中,检察官们发现设施陈旧的垃圾房,结构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因此建议将垃圾房进行改建,对垃圾处理站等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加强巡查和整治,这样环境问题才能彻底解决。
检察官们多次与行政机关沟通,并于2019年8月2日依法向三家相关单位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积极履行各自法定职责,及时对涉案垃圾堆放点采取清理措施。在检察机关的支持下,街道方也十分“给力”,主动出击创新思路,召集主要业主、物业多次开展协调会,共同落实垃圾房整改方案和资金。“我还记得,当时这个会议室坐的满满的,位置都不够。”街道办事处王主任回忆,“检察院的加入,是我们强大的法律保障。最终垃圾房的整改工作得以落实,是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的成果,真正做到了互赢共赢。”
《检察建议书》发出后不久,三家单位都回函表示已依职责采取措施,并清理固体废物、生活垃圾1吨。承办检察官每天骑小电驴上班,途经时也会隔三差五进去看看现场情况,做好工作记录。一个月后,当区院开展“回头看”时发现该处的垃圾露天混堆情况已消除,地面干净整洁无污水,垃圾房的改建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近日,检察官再次前往该垃圾房,发现垃圾房已全面完成整改,新的生活垃圾压缩机房采用钢结构建造,箱房分区管理、环境整洁。干垃圾处理采用新的压缩设备,每日反复清运一次。湿垃圾设置了冷藏区,有效解决了异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可回收物分类存放,定时清运。
公共利益无小事,公益保护无止境。检察机关用心回应社会关切,尽心守护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作者:单颖文 吴珊珊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刘力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