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刚刚过去,物流企业迎来了快递的运输、派送高峰。站点爆仓,包裹占道,人行道已然成了“快递堆场”,“买买买”的“后遗症”成为社会治理的一道难题。近日,普陀区“三大治理物流视角一张屏”数字应用场景正式上线,从治理快递占道的“小切口”探索社会治理的“新解法”。
与以往的“一网统管”应用场景不同,“三大治理物流视角一张屏”数字应用场景不依托摄像头、红外感应装置等感知设备,而是以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单量、站点分布等数据为基底,通过智能计算,将数据可视化,从而赋能多维度治理的事前预警、事中处置、事后管理等各环节,走出一条“数智”治理的“普陀路径”。
“三大治理物流视角一张屏”数字应用场景设有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经济治理三大板块。每个板块之下细分多个关键指标,通过关键指标数的更新,来反应每个板块的最新情况。“我们把这些指标数称为活数据,目前实现了按天更新。”普陀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当前,已有近十万条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结果数据为大屏提供数据支撑,这个数据量还在不断增加中。
在“三大治理物流视角一张屏”应用场景的社会治理板块,数以万计的物流信息经过综合分析和AI换算,形成了一组分级预警模型。“与高温预警相似,我们将快递预警信息分为红色、橙色和蓝色。”区城运中心工作人员解释,当某站点预警状态显示为红色,表示该站点的当天单量超过基准单量的1.5倍,存在或已经出现占道的情况;橙色为该站点有包裹占道的潜在风险,需要注意和提前预防,蓝色则表示站点包裹量处于正常范围。“数据是采集了包裹配送到达时间,因此做到了提前‘预知’。这些站点的情况还可以在地图上直观呈现。”
此外,每个站点的数据经过整合分析,还可以形成每个街道“占道压力”的色值。“蓝色代表正常、橙色代表压力偏高,红色代表压力超标。”区城运中心工作人员表示,这些数据将为街道、镇城运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日常管理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
区城运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社会治理,是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也是人人参与社会治理的探索实践。
比如,以往在治理群租过程中,发现环节就堪比警方破案,费时费力。“有些群租是居民举报的,但核实求证也是难度不小。”街道城运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往全靠人力排摸的工作,如今可以通过大数据和AI测算来实现,精准且高效。在“三大治理物流视角一张屏”数字应用场景的城市治理板块,物流信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界限,形成连续的数据链。“我们对数据有严格的权限管理,对于超标数据会点对点预警。”区城运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同时根据群租情况,还能同时反映电瓶车安全隐患的风险量,进行“双风险”管控,并为相关处置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此外,通过不同数据的分析,可以对消费者购买时段、各街道镇居民的购买活跃指数和区域消费能力进行分析,以指数形式表现。“这类数据未来将分类提供给相关部门,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等完善提供参考。”
“三大治理物流视角一张屏”应用场景的上线运行,也推动了政府管理流程的优化再造。下一步,普陀区城运中心还将把原本分散在不同业务条线的事项,如网格化巡查、12345热线、物联感知设备、数字应用场景等,通过普陀区城市运行派单管理系统,集中汇聚到一个派单平台,统一了多条线业务数据,长期积累将形成城运治理数据池。通过AI智能派单功能释放前端派单力量,强化督察督办和处置力量,从而打造问题发现、分析、处置、督查、反馈的全链条解决方案,构建起一网统管、一口派单、一站处置的城市智能发现和高效处置的工作体系。
作者:易雯 张晓鸣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单颖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