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博物院、中国江南水乡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早期良渚——良渚遗址考古特展”在良渚博物院开展。本次展览系统梳理了近年来良渚北村、官井头、玉架山等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汇集了近300件精美文物,为我们揭开良渚文明“前古城时代”的神秘面纱,并结合最新发现的北村遗址,全面展示了距今5300-5000年之间,良渚古城遗址形成之前的动因、规划和布局,解答良渚社会形成和发展的谜题。
据悉,本次展览策划共分为“前夜良渚”“早期良渚”“盛世良渚”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前夜良渚”通过详实的考古资料,揭示出早期良渚地区经历了距今7000-6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的缓慢发展,逐渐从山地走向平原,从散居到聚集,该时期良渚古城尚未营建,但已基本具备阶层分化的文明基础。墓葬随葬品从数量、器型、组合形式等各方面均已显示出特有的墓葬规制和鲜明的良渚文化特点。
第二单元“早期良渚”进入距今5300年,良渚地区出现了以瑶山、北村、官井头为代表的第一批贵族,也是良渚文化形成的标志,为良渚文明的崛起打开了序幕。此时,首次出现了以玉璜与管串、玉璜与圆牌构成的组合配饰,兼有冠状器、龙首纹玉器、玉蝉等,墓主多为女性。此外,以瑶山M9为代表的男性贵族也开始崛起。玉琮、玉钺、三叉形器、成组锥形器丰富了玉礼器组合。良渚文化也开始向太湖东南和太湖东北拓展,影响所及可达苏北、粤北。
第三单元“盛世良渚”。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良渚王国迎来了第一个“盛世”,遗址数量暴增至数百处。贵族阶层首次出现在良渚地区,良渚国王带领先民营建宫庙、修城筑坝,开始了大规模改造自然的历史。也出现了瑶山M12和反山M12为代表的王墓,创制了完整的神人兽面像,也即神徽,标志着宗教形态的成熟。良渚古城开始了规划和营建,莫角山、反山、水利系统等一系列伟大工程均营建于这一时期,良渚古城遗址的范围已达到100平方公里,良渚文化的对外影响力也达到空前的地步。
据了解,在展览的展现方式上,观众不仅可以在良渚博物院的临展厅一探早期良渚的“奥秘”,还可以通过“良渚古城”微信公众号的“云游良渚”线上观展,展览期间更有专家线上导览和系列云讲座,带大家入早期良渚,探盛世前夜。
作者:刘海波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蒋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