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1长三角企业100强、2021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和2021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排行榜正式发布。这是长三角三省一市企联第三年发布的长三角企业百强排行榜。
2020年长三角企业100强营业收入再创新记录,达到17.0万亿元,同比增长1.3万亿元,增长率8.28%;平均每家企业营业收入规模达到1698.9亿元;营业收入超千亿元企业达到57家;长三角100强企业入围门槛达到585亿元,比上年的564亿元提高21亿元。
营业收入排名前5名的企业是上汽集团、阿里巴巴、恒力集团、中国宝武和苏宁控股。这5家行业领军企业规模庞大、业绩领先,2020年营业收入合计为34112.8亿元,占百强企业的比重达到20.08%。
长三角企业100强净利润合计达到8699.3亿元,同比增长73.5亿元,盈利水平比上年略有增长。今年,长三角企业100强中有23家企业跻身世界500强,比上年增加2名。这些业绩的取得,说明长三角百强企业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实现营业收入105770.5亿元,增长7299.9亿元,增长率达到7.41%;净利润4114.6亿元,增长91.2亿元,增长率2.27%。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实现营业收入88178.6亿元,增长5899.8亿元,增长率达到7.17%。其中,新兴产业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互联网服务行业营收超过1万亿元,大幅增长37%,百强排名超过商业银行业,成为长三角百强第六大行业;集成电路行业的头部企业处于高速增长周期,增长率超过20%,已经成为长三角经济发展中快速增长的企业群体;医药和医疗器械行业也保持10%以上的较高增速,其中的上海医药、扬子江、恒瑞医药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新能源汽车业务已经处于较快增长的通道中,对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现象说明,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正在实施的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成效初显。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市场需求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深刻影响了各个行业发展的轨迹,行业增速明显分化。其中,互联网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0292.1亿元,增长37.17%,净利润1413.3亿元,增长3.93%;化学纤维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6062.7亿元,增长27.20%,净利润490.3亿元,增长32.03%;黑色冶金实现营业收入18446.7亿元,增长10.86%,净利润773.8亿元,增长31.67%;航空运输、旅游、汽车及零配件制造等行业下降明显,但2021年这3个行业有明显回升的势头。
主办方建议,长三角百强企业要围绕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和企业实际,找准在长三角新兴产业发展大势中的站位,确定发展目标,制定或调整企业发展规划,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和加快调集企业资本、人才、技术等各种资源,联合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共同补齐完善产业创新链,打造区域新兴产业发展共同体,形成区域联动、分工合作、协同推进、自主可控的新兴产业体系,推动长三角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开拓空间、赢得红利。
研发创新,提升技术水平是发展新兴产业的基础,长三角百强要重视企业研发创新体系建设,形成高效运行的企业创新机制。要以市场为导向,将组织系统、规则系统、资源配置系统与决策系统、执行系统整合成为联动有序的有机整体,形成与政府政策导向相对接,与行业发展方向相适应,与产业链上下游相衔接,与其他企业和社会研发机构相互协作的研发创新机制,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技术持续升级。要充分发挥大企业的研发创新引领作用,牵头组建行业或跨行业的产业链技术创新联合体,构建产业链内外大中小企业、专家和社会其他研发机构参加的技术创新链,集中资源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作者:张晓鸣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