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市中心的静安区静安寺街道辖区内优秀历史、文物保护建筑多,成为不少“网红”打卡地。但“隐居”在繁华亮丽的背后,是大量的老旧小区及老式里弄房,一个门牌号里有三四户家庭,每户最多不超过20平方米……逼仄的现象在这里并不少见,随之而来的就是居民搭建违章建筑,以期获得更多居住空间。
2018年,静安寺街道成功上榜静安区“无违建创建先进居村”榜单。今年,街道进一步加大群租整治力度,抓好居委会、物业、业委会“三驾马车”,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群策群力,促进整治工作常态长效开展。如今,居民区里的违章建筑不见了,居民的心更顺畅了。
拆违路上的“温情事”
静安寺街道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队(以下简称“城管中队”)上门拆违,虽然一开始也挨过骂吃过闭门羹,但不多久他们去拆违,就有了凳子坐、热茶喝。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拆违的力度不够大,没碰上硬钉子。恰恰相反,他们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拆违行动!其真正原因是他们把群众装在心里,在铁腕推进的同时,奉行拆违“温情模式”。
“居民确实有诉求,我们在法律赋予我们的职责之内,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和指导,减少他们的损失。”街道城管中队表示。
在南京西路一处底楼居民家中,耄耋老人长年居住于此,髋关节手术让她最多只能行走20米路,但屋内违章搭建的阁楼面临拆除,这让老人犯了难。街道城管中队充分体现执法温暖的一面,在拆除阁楼的同时,指导老人子女对家中居住环境进行改造,并提出定制家具的想法,让老人能及时获得休息。
2021年,静安寺街道全年计划拆违总量800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拆违50处,面积超1145平方米,完成总量的143%。
从当初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变成了如今的心平气和、笑逐颜开。街道城管中队深有感受:“拆违工作是天下第一难。其实这‘第一难’说难也不难,绝大多数居民是通情达理的,只要多去了解居民的诉求,只要让居民们感受到真心,他们都会理解。”
依法行政坚决打赢群租治理攻坚战
群租现象一直是居民区一个矛盾点,居民投诉过多,扰民现象严重。为此,街道城管中队坚持依法整治,做到群租“零容忍”,“双联”队伍全程参与群租整治,建立健全群租长效工作机制。
愚园路一处居民区内,三楼晒台上“长”出了一间约4平方米的小屋,原来是房东用彩钢板搭建出的厨房,因家庭困难街道将其列入缓拆名单。今年,该居民搬去女儿家居住,竟将厨房出租给外卖小哥居住,执法人员调查走访后,立即约谈房东,责令房东进行拆除。
因窗外就是天井,房东前几年装修时,就把窗户拆除连通天井,并在天井加盖面积不足2平方米的小房间用作淋浴房。由于当时邻居没有投诉,物业也没有及时发现,所以一直保留至今。今年房东将房子出租,因涉及群租扰民,执法人员上门查看,根据房屋建构布局,发现存在违法搭建情况,立即对房东进行约谈,通过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房东主动配合拆除违章搭建。
2021年,静安寺街道共完成53处群租房整治,并按照小区归属,完成常态管理。静安寺城管中队在执法中发现一起、核实一起、拆除一起,对群租现象“零容忍”的同时,有效治理存量违建。
以“网格化+信息化”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
为保持良好的社区氛围,静安寺街道将整治及排摸数据纳入“一网统管”,通过搭建智慧平台,运用网格数据核实房产、实有人口登记情况,及时发现疑似群租现象,按照“边整边建、长效治理”的要求,充分借力城管“一人一居”、街道“微网格”及社区“居民自治”等融合机制,统筹调集各方力量,形成“早发现、早处置”长效常态管控机制。
静安寺街道充分发挥党组织宣传优势,利用“社区云”、微信群、宣传栏等载体,开展违章建筑教育宣传,提醒居民增强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努力营造有序、安全、和谐的良好氛围。
同时,城管中队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利用无人机航拍疑似违法建筑,第一时间跟进并核查处置。整治过程凸显了现代科技手段在违法搭建整治上的高效。
下一步,静安寺街道将继续加大拆违整治力度,以“零容忍”对待违法搭建,巩固好拆违成果,强化执法力量,持续保持拆违高压态势,做到思想再统一、措施再灵活、力度再加大、责任再明确,为辖区居民营造更加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
作者:何易
编辑:刘力源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