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经济实力稳步攀升,区级财政收入增幅保持中心城区中等以上水平,总量实现五年翻一番;四大重点产业占区级税收比重达到40%以上,“五型经济”、水岸经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安全等新兴产业开辟蓝海……11月10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市普陀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开幕。
开幕式上,普陀区委书记姜冬冬作了报告,勾画出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
普陀区被称为上海的“西大堂”,正在建设“创新发展活力区、美好生活品质区”,其后发优势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即一条苏州河、两大金字招牌、三大重点地区、四大产业、五色城市更新行动,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空间资源优势,孕育着很多合作机会和应用场景。
一条苏州河:普陀“半马苏河”景色优美、功能多元、生态宜人,展现出游人如织的动人画卷,串联起璀璨夺目的“城市项链”。
两大金字招牌:举全区之力建好中以(上海)创新园、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深化国际创新合作,推动集成电路等领域科技研发与转化,打造地区创新策源主引擎,提升科技创新集中度和显示度。
三大重点地区:苏河水岸经济发展带着力打造产城融合的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真如城市副中心基本建成服务长三角的公共活动中心,桃浦智创城初步完成核心区建设和东拓区基础性开发,加快打造国际化的创新之城。
四大产业:围绕“五型经济”,不断优化产业政策体系,聚焦优势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持续壮大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大重点产业,加快形成基础坚实、支撑有力、势头强劲、特色鲜明的高端产业集群。
五色城市更新行动:深入实施“蓝网绿脉橙圈宜居美路”五色行动。按照刚性蓝线、弹性水域、特色水街三种类型规划河道水网,构建互连互通的有机水系,统筹抓好水治理,切实保障水安全,全面改善水生态。实施绿色普陀“点线面”工程,建好家门口的绿地、公园、街心花园,打造纵横交错的绿色通道,实现“让绿色走进城区、让城区融进绿色”,绿化增量保持中心城区首位,绿化覆盖率和绿化品质逐步提升。实施就近宜居生活圈提升计划,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地区发展靠环境,环境塑造靠干部作风。在报告中,姜冬冬特别指出,要对标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上海干部特质,聚焦树立“人靠谱(普),事办妥(陀)”的好作风,全面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引导干部比学赶超,创先争优,做到“以四到四办换四心”,即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面面俱到,该办的事坚决办,决不能拖;能办的事马上办,决不能等;难办的事设法办,决不能放;合办的事协作办,决不能推,让企业和群众等办事更省心、发展更顺心、生活更舒心、扎根更安心。
作者:张晓鸣
编辑:刘力源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