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座城市,最核心的吸引力是什么?
是寸寸美丽的慢时光,
是不经意间温暖人心的特色角落,
抑或是创新基因带来的改变与便利?
归根结底,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美好乃至伟大的,还是“人民”这个前缀。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上海擎画“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蓝图指明方向,并将锚牢奋斗目标不断前行。
下笔劲,落笔细
什么是城市?
可以是一处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
也可以是一种氛围,一个气象,一系列特征。
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理解和认知它。
本届世界城市日的主题定为“应对气候变化,建设韧性城市”。让城市更有韧性,根本目的是为了生活空间和环境更平安、更宜居、更有温度,让市民更安心。这就源自于平日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扎实推进,既装得下发展大手笔,也窥得见民生小事情。
把其脉、断其症,上海适时启动了多项民心工程。少爬几层楼,老房加梯跑出加速度;多睡几分钟,早餐工程满足味蕾更增添暖意;少走几段路,“15分钟社区生活圈”居于恰到好处的半径内;多看几朵云,架空线入地的“进度条”屡被刷新……这些民心工程,渐成检验上海城市品质、初心使命的试金石。
今年是上海旧改攻坚战的关键一年,积极探索实施小规模、渐进式、多样化的城市有机更新方式。目标是完成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70万平方米,涉及3.4万户;2022年底前完成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上海旧区改造任务很重、难度很大,但再难也要想办法解决。比如,强化政策供给,用好司法执行新机制和国企签约、行政司法沟通协调等平台,积极发挥市城市更新中心平台和城市更新基金作用,推动旧区改造计划与规划土地工作相衔接。
一座城市的温度,就体现在各个群体的“民心”里,蕴藏在处处围绕人、时时为了人的具体行动中。大城安居,上海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便民就医,数字化赋能寻医问诊,更便捷高效;养老服务,悉心巧思适老化改造,幸福晚年从家开始。从过去到未来,上海将“人民至上”镌刻在城市建设治理的每个细节中,透露出以人为本、求新求变的城市底色。
以人为核心,推动城市精神培育、品质锤炼和境界提升
纵观近代城市发展史,城市化的上半场是从要素分散到集聚,诞生了繁荣的高楼大厦、商业图景;下半场则是从要素集聚到因人而“异”,城市功能迭代的核心在于“人”。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上海精心规划建设黄浦江、苏州河公共空间,处处用心,唤醒人与水的互动。随着越来越多的断点、堵点被打通,城市“项链”越串越长,也越来越好看。黄浦是上海为数不多同时拥有“一江一河”滨水区域的城区,黄浦江沿岸由北至南构建了“世界窗口”“城市远航”“创意水岸”“城市博览”“慢生活港湾”五大主题区段;沿苏州河畔打造了“苏河之门”“苏河之眸”“苏河之驿”分区景观,不仅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韵味,更重塑了舒适宜人的城市公共客厅,营造了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形成了广大市民游客可停留、可观景的城市景观空间,使之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承载地。
随着《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制定出台,更加聚焦滨水公共空间高标准、高水平贯通和开放,推动沿岸地区城市功能、品质和服务进一步提升,营造“一江一河”标志性节点和城市景观新地标,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生活秀带”“发展绣带”和“世界会客厅”。
城市发展,相对易得的是物质进步、形态塑造,最难完成的是精神培育、品质锤炼和境界提升。上海审时度势,自有考量。
在城市更新中延续城市文脉,上海推进革命旧址遗迹、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建筑、工业遗存等保护和活化利用,结合现代使用需求和规范标准,提取传统风貌要素,发掘历史文化内涵,制订建筑风貌设计指引。一砖一瓦,一楼一阁,尽显风格多样的历史风貌资源和文化风貌特质。
为提升市容环境品质,上海落实“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工程,按照全要素整治要求,统筹电力、信息、合杆和市政修复的建设全过程。曾几何时,盘在头顶、搭在地上的各类线缆不见踪影,城市天际线愈发透亮。
岁月不居,城市空间渐渐孕育了特有的自然风貌、历史文化、创新精神。生活在其中,人们一定能感受得到四季、看得见乡愁,拥有情感寄托、认同归属和心灵栖息。
施展绿意狂想,成就都市绿美空间
聚焦“双碳”目标,上海绿色低碳发展迈上新台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能源效率提升和低碳科技攻关等举措,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同时,推进建筑全生命周期节能降碳、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还将结合五个新城建设,打造一批各具特色、可复制推广的绿色低碳发展试点示范样本。
刀刃向内,上海公示能耗“明细账”,监督公共建筑耗能。目前已连续14年开展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工作,采集各类公共建筑及部分居住建筑的能耗数据。截至今年7月,累计有2066栋建筑完成能耗监测装置的安装,并实现与市级平台的数据联网,覆盖建筑面积达9495.9万平方米,基本信息、耗能设备信息、能耗使用情况等都尽在掌握。
如今,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拔节生长。在普陀西北隅的桃浦智创城,“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建设正酣。从设计图上看,建筑形体错落有致、层叠出挑。节能玻璃幕墙贴合着建筑曲线,仿佛镶上一道道裙摆。其外围萦绕着一圈圈养眼的绿,因路造景、因景塑绿,营造出轮廓舒展、韵律起伏的城市空间。它不仅外观亮眼,更在节能环保方面做出表率,成为可感知、可触摸、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待项目落成后,人们推窗即可呼吸扑面而来的清新空气,身边的花草、绿树随时激发灵感,一景一物蕴透着诗情画意。
作者:史博臻
编辑:唐玮婕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