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的老旧工业区到科技文创产业集聚区,光华路走出了一条文创赋能存量资源转型的新路。
记者从10月29日举行的2021光华发展论坛暨“媒体看颛桥”活动上获悉,光华创意街区已初具规模,完成包括市级文创园区79意库、区级文创园区越界光华酷、漕河泾光华园等13个转型改造项目,成为文化创意、设计研发、学术交流的集聚地与辐射源。
今年是闵行区新一轮《闵行区文化创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2021-2023年)》的启动之年。过去三年来,闵行文创产业主体快速增加,在行业板块、产业布局、载体建设、发展趋势上成效显著,闵行文创品牌逐步打响,产业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创产业园区。目前,闵行区内经认定的文创园区15家,其中市级园区12家(含2家市级示范园区)。
其中,光华创意街区本身就是存量资源转型的一大典型案例。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光华路的沪闵路至中春路段1.5公里沿线曾是颛桥镇工业发源地,沿线留下了约50万平方米的厂房、仓库和楼宇,主要产业为油漆化工产品生产、制药、机械五金加工以及各类仓储等产业。如今,“文创赋能、产城融合”令这条路焕然一新。
自2018年起,颛桥镇已连续4届举办“光华论坛”,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在当天的论坛上,颛桥镇人民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未来,颛桥镇与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将在加快校企协同、合作育人机制落实等方面进行深度探索与实践。
在“文创产业发展研讨”主题论坛环节,来自文创行业的资深专家,分别从创意旅游、产城融合、城市文化软实力及商业与产业链接等不同的维度,描绘全新的“文创赋能、产城融合”未来城市发展新蓝图,为参会企业提供了文创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上海市文旅资深专家、原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局局长王乃粒认为,目前,我国的旅游业正蒸蒸日上,然而在旅游纪念品开发方面还不尽人意,缺乏个性化,千篇一律。旅游纪念品要以旅游者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现代数字信息技术,了解目标旅游者的兴趣爱好和购买能力、消费习惯等信息,开发旅游纪念品,进而创造出市场认可的品牌和企业。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混合发展空间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吴建认为,汇聚多元人才是创造具有活力的经济区的关键。从人的基本需求来看,便捷的公共交通、完善的配套设施及较低的生活成本满足了人最基本的生活要求。从更高层次的需求来看,人更注重企业提供的智力岗位对于职业发展的提升,健康的户外运动,以及技术及思想层面的自我提升空间。
中国产城融合发展联盟副秘书长周芳认为,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创新路径是从“智慧城市”到“城市智慧”,智慧城市的建设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作者:周渊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