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仅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也孕育出伟大的革命精神。外公毛泽东曾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今天(29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图片展”上,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感叹:革命信念激励着她投身公益,奋斗一辈子。
毛泽东同志一生曾50余次来到上海,与这座光荣之城结下不解之缘。此次展览采用编年和专题相结合的方式,以7个部分,300多张照片、20多件珍贵的文物,全面展示毛泽东的丰功伟绩和思想风范。
此次展览由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分会、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湖南省韶山管理局指导,中共一大纪念馆、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等单位主办。
情系上海:“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午后6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在“情系上海”板块展柜里陈列着《谢觉哉日记》,里面记载着毛泽东、何叔衡作为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情形。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参加了这场发生在上海的“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那么,标记在日记末尾的五个小圆圈“○○○○○”又有着怎样的特殊含义呢?谢觉哉后来解释:日记中五个圆圈代表的意思是“共产主义者”,当时因怕泄露这件大事,只能以“○”代意。
这也不是毛泽东初来上海。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张鼎介绍,根据史料,毛泽东在沪时曾多次来到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登门求教于陈独秀。最终坚定了自己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初心:“到了一九二〇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此后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建立了新中国。
生生不息:“上海没有辜负老一辈革命家殷切希望”
“上海有前途,要发展。”毛泽东手迹刻于铜板,陈列于展示墙。这是在1956年4月,陈云来上海传达的毛泽东重要指示。也由此形成了当时“全国支援上海,上海服务全国”的一盘棋建设格局。
张鼎告诉记者,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始终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他热情鼓励上海自力更生、革新创造,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他广交上海各界朋友,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党中央、毛泽东的倡导下,上海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掀起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热潮。发挥“蚂蚁啃骨头”“猴子骑大象”精神,创造了我国的许多“第一”:譬如上海率先制造出世界首台双水内冷发电机和万吨水压机;研制出甲种分离膜,为中国原子弹的研制作出重要贡献;成功实现断手再植;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有力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自主创新发展。
“六十多年过去,上海没有辜负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殷切希望,正在为继续当好‘开路先锋’‘排头兵’而不懈努力。”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严爱云说。
作者:王宛艺
图片:袁婧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单颖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