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间公厕,将成为公共服务浸润生活“最后一公里”的见证。
位于乌鲁木齐中路和五原路交叉口的乌中公厕,是徐汇区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规模最大的公厕之一,服务于周边居民和众多商铺。同时,它的一楼兼有垃圾转运站功能,二楼则为环卫工人提供休憩空间,是“网红街道”背后的“无名英雄”。
图为现在的乌中公厕
记者从昨天(14日)下午举行的“汇讲坛”了解到,乌中公厕改造工程将于近日开工,预计年底前完成改造。未来这里不仅是公厕,更将是一座综合性服务驿站。
去年9月,作为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试点项目,徐汇区湖南路街道综合服务站通过上海城市空间微更新计划,向全社会征集改造方案,期望通过对原乌中公厕进行“针灸式”微更新,提升街区生活的空间品质。
“这样一个‘小空间大民生’的项目拿出来公开征集,我们特别兴奋:这方案一定得做!”荣获方案征集一等奖的是两位年轻建筑师:张子岳和袁烨。昨天,张子岳现场分享了乌中公厕改造后的模样。
图为改造后的乌中公厕效果图
根据方案,乌中公厕将升级成一座“270°转角花园”,灵感源于上海里弄“花街美巷”的记忆:日常生活中,人们总被路边那些越过围墙的蔷薇花所吸引,“场地恰好位于十字路口的转角,我们希望市民能在此遇到一个花草馨香的城市公共空间”。
图为改造后的乌中公厕效果图
年轻建筑师一直在思考:乌鲁木齐中路,沿线有趣店铺众多,每天吸引着络绎不绝的人群,“市井又洋气,兼容并包中见烟火气”。张子岳说,首先,他们想将卫生间入口空间,打造成为一个开放式的公共场域——从室外的花墙延伸到水池旁线性的绿植槽,形成一个连续的景观,男女卫生间在这里分流,管理员也可很好地管理入口。“没人会拒绝花草,除了生态之美,更是触及老百姓心底的美好”。
图为改造后的乌中公厕效果图
为此,张子岳团队为一层的花园精心挑选植物:能够形成花墙效果的蔷薇花或风车茉莉,在水池边能耐阴的玉簪和白掌,以及在天井中能够带给人香气和美好景观的桂花。
但这还不够。公厕,最基本的就是功能齐全。因此,此次微更新对老残、妇幼使用的卫生间进行升级,梳妆台、冲刷洗手、无障碍设施等一应俱全,“能想到的都盘进去了,对各种各样的人群都有关怀”。
二楼为环卫工人而设。张子岳坦言,若不是此次项目,原先并未注意到这个建筑的二楼。但现在,他希望创造一个温暖、友好的空间:“重新创造一个二层的休息空间,来与街道生活发生更多联系,让户外工作者在这里也能透一口气、享受美好生活”。
图为改造后的乌中公厕室内环境效果图
为此,他们团队特意增加了环卫工人面向街道的小阳台和可动的遮阳隔声板,提高休息空间的品质。改造后的室内还通过增设长沙发椅、会议桌与更多的收纳柜,重新组织公共部分,并对办公室与公共区域的隔墙进行调整,使整个空间感觉更加宽敞。
“创造美好生活,要靠所有人共同努力,未来可以通过更多社会力量,将公厕嵌入公共文化要素,引入文化艺术氛围,激荡一下想象力。”张子岳最后说。
作者:王宛艺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单颖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