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日前公布,开路先锋、排头兵、实践范例……这些充分发挥浦东引领带动作用的关键词变成了一条条扎实的措施。
在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市政府参事王新奎看来,《意见》点明了这轮浦东更高水平改革开放与上海的关系,重点解决了动力机制的问题,“中央已经提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城市、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新的动力机制来自哪里?这是浦东要交的答卷。”
新征程“不仅要对标,还要更好对接”
作为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知名学者,王新奎是上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的见证者,也参与了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设计,在他看来,《意见》的发布意味着浦东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0年,党中央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掀开了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崭新篇章。”王新奎认为,当时浦东开发开放的目标定位,就是从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出发,通过开放融入全球经济,引进外资,加入全球供应链,而当时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最大的标志性成果就是加入WTO。
第二阶段的标志则是2013年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当时整个全球贸易格局碰到了新问题,王新奎对此印象深刻,一方面,新的国际贸易秩序加速形成,另一方面,传统的WTO多边贸易体系经过多年发展,只协调关境外壁垒而不涉及关境内壁垒的局限性日益突出,这决定了我们必须树立对外开放的新思路,“在自贸试验区的改革方案中,我们提出探索‘负面清单’管理,也提出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通过制度创新找到发展红利。”
王新奎认为,这份《意见》的出台,意味着浦东拉开了第三阶段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经济在过去10年中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也不可同日而语,而放眼全球,全球经贸规则正处于变局和重构的过程中,WTO的改革也提上了日程,这就意味着,浦东要深入推动高水平制度性开放,增强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王新奎特别提到了《意见》中几句让他印象深刻的话:“从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全面拓展,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他认为,无论是“全面拓展”还是“衔接”,都意味着浦东这一轮改革开放的核心是参与当前全球经贸规则重构的过程,并在其中发挥中国的作用,“不仅要对标,还要更好对接”。
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意见》提出,到2035年,浦东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构建,现代化城区全面建成,现代化治理全面实现,城市发展能级和国际竞争力跃居世界前列。到2050年,浦东建设成为在全球具有强大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影响力的城市重要承载区,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成效的全球典范,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璀璨明珠。
在王新奎看来,支持浦东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意见》中的诸多举措意义重大。他注意到,《意见》把“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放在首要位置,这就明确了上海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而且从具体政策来看,无论在加快关键技术研发、打造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还是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方面,《意见》都做了非常具体的部署。
王新奎说,金融是浦东的强项,在进一步加大金融开放力度和金融体制改革上,《意见》也提出了任务要求,“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最重要的就是金融配置,只有好的制度框架、改革框架,才能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他注意到,《意见》提出的一些具体举措,都有创新引领性。
此外,《意见》还指出,“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对此,王新奎认为,当前上海已提出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包括文化、教育、生态、医疗以及社会治理,在他看来,这一轮制度化改革,主要是以人为载体,以建设“人民城市”为目标,要从“重硬件轻软件”的传统观念中走出来,走向“软硬兼施”的新阶段。
浦东是全国创新发展的引领者。王新奎说,中央决定支持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就是要浦东在新征程上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作者:徐晶卉
编辑:唐玮婕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