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党百年之际,由中共长宁区委宣传部指导,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和长宁区文联共同主办了“百年辉煌 艺心向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艺术联展。此次联展打破静态展览模式,首次以长宁文化艺术中心整体建筑作为展示空间,为其“穿上”定制红装,采用多维度展陈方式,设计布置了实景展区、艺术展区、影像展区,融合展出了美术、书法、摄影、收藏、装置、影音等多个艺术门类的百余件作品,营造“沉浸式”的观展体验。参展艺术家们有的是土生土长的老长宁人,有的是工作、生活在此的新长宁人,他们用自己独特的创作,融党史题材和艺术之美于一体,生动地回顾了建党百年的光辉历程、讲述“党的诞生地”的故事,以及长宁区城市发展与百姓幸福生活。
文化是一座城市独特的印记,是城市最好的底色,承载着城市历史、体现着城市品格、凝聚着城市精神。展览开幕以来,长宁文化艺术中心掀起一波波观展热潮,观众中既有艺术行业从业者,也有普通市民,文化魅力竞相绽放,进一步打响了“上海文化”品牌,提升城市软实力。
庆祝建党百年,创新打造红色“打卡地”
长宁区文化底蕴深厚,是上海红色文化诞生地之一,拥有《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等多个红色地标。此次联展精心策划,集合了区内红色文化资源并生动呈现,创新打造红色“打卡地”。
实景展区,红色藏品展空间模拟了位于江苏路上的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室内布局原型,勾勒出隐蔽战线工作者的生活场景,空间内融合展出了由长宁区收藏家协会收藏的老物件,引起了几代人的共同回忆。原先朴实无华的阅读区域摇身一变,化身一座“红色邮局”,展示了长宁收藏爱好者提供的《星火燎原 铸就辉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之路》“原地集邮”藏品系列近百件。看似小小的一张张邮票,方寸间浓缩着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开展以来,“红色邮局”每天都吸引多个团体预约和观众自行前来参观,并投递红色明信片“向党说说心里话”。
艺术展区,可谓本次展览中的艺术集成,不仅有颇具特色的内容,如有“手掌上雕塑”之称的大铜章展、有城市影像记录者的“今昔虹桥”闪变摄影装置、由凝聚力博物馆万人绣成的党旗、精美的非遗“红色蛋雕”“红色撕纸”等,让参观者目不暇接。而以长宁区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提供的美术、书法、雕塑、装置为主要呈现的红色主展厅,更让参观者感受到策展团队的精心设计和艺术家们“红色主题”作品本身具有的正气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主展厅里,展出布局大致分为“开天辟地”“红色长宁”“革命气节”“城市建设”等几个主题,在作品布置上,不仅进行了主题的分类梳理,也充分考虑到参观者站在主展厅的任何一个位置,都能看到各类艺术作品的融合呈现,近70幅作品疏密有致,相得益彰,设计巧妙。为了配合整个展览的红色氛围,展厅还特别选取了红色作为整个展览的墙面色,为了调制出既有活力又不刺眼同时也能符合主题的红色,文化中心事先调制了多个色版进行对比研究,最终有了今天的整体呈现,令每件作品都能在红色映衬下得到凸显,也能让参观者静心欣赏,带来视觉享受。
影像展区,具有26.3米弧形屏幕的声影空间里,9台投影仪同步运行,高清播放群星奖获奖作品《和·鸣》和优质的非遗文化影音作品,带给观众沉浸体验。长宁区摄影家协会的摄影作品则让更多人看到了城区建设之美、城区活力之美、城区居民幸福生活之美。
“以文化艺术的魅力,更直观形象地讲好党史故事,全方位、多层次地引领广大人民群众感受我们党百年来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让更多人收获感动、接受教育、产生共鸣。”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党支部书记叶笑樱表示。展览开幕至今,慕名而来的参观者络绎不绝,并在社交网络上频频晒出“打卡”体验,成为有“深度”更有“温度”的党史学习教育实践课堂。
传统艺术展全方位拓展延伸,带来沉浸式体验
“这次联展是我们首次尝试将整个场馆都作为展陈空间,打破艺术门类、空间载体的界限,动静结合,全方位拓展、延伸传统艺术展,希望让观众身临其境,体会融合之妙、融合之美。”叶笑樱介绍。
这次展览最大的特点就是融合,步入展馆,处处是景致,处处是惊喜。沿着旋转楼梯拾级而上,脚下细节满满,每一级阶梯上都标注着百年历程中的重大时间节点,不仅可以了解到这百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一路筚路蓝缕和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大事件记录,还可以欣赏到巨幅的红色书法装置“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将文化中心的整个1至4层的空间贯穿起来。书画作品呈现方式新颖有趣,书画展区展出了一幅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长宁区书法篆刻委员会集体创作了《沁园春·长沙》系列印章装置展品,与书法作品遥相呼应。户外露台原本闲置的空间被“红色之路”装置艺术展装点一新,“不忘初心”“追梦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星星点点,成为一道亮丽的红色风景线。
展览现场还有实景音乐、沉浸式体验广播剧《前夜》的扫码下载聆听,此外还专门开设了线上VR展观展和特制藏书票收集打卡等,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全面、立体的观展途径。展览期间,参观者有退休老人、莘莘学子,还有来自各单位支部、各党派支部的团队。大家对展览中处处透出的用心和细节表达了赞赏,对公共文化场馆的创新与主题方向的把握给予了高度的认可。有观众说,这次展览最重要的艺术作品,应该就是艺术中心本身。
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内容精致、形式多样、体验度高,今年初,长宁文化艺术中心经过升级改造全新亮相,而“一手抓全民艺术普及,一手抓全民艺术引领”则是贯穿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乃至长宁全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理念。
“公共文化不再是人们传统印象中的自娱自乐,而是和专业艺术标准同频共振,此次联展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和突破,带给大家多元文化艺术在新的视觉、感知、体验上的新鲜感,这是艺术的乐趣,也是公共文化的魅力。”叶笑樱介绍。
当前,长宁区正不断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新近召开的区委全会审议通过《中共长宁区委关于弘扬城市精神品格全面提升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软实力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升制度保障,长宁区将打造有滋有味的文化魅力,深耕细作一系列文化品牌,推动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在长宁绽放光彩,古典美、时尚风和国际范交相辉映。
展览亮点:
原创广播剧《前夜》
“以信仰的光芒点亮迷雾黑夜,以忠诚使命守护一座城市的美丽与未来。”三集广播剧《前夜》由长宁区文旅局出品、国家一级编剧陈新瑜创作剧本、广播剧专业制作人徐国春导演,配音界大咖吴磊、王玮等共同制作。故事取材于坐落在江苏路389号的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内发生的真实事件和人物原型,讲述了1946年内战暴发时期中共地下党组织在上海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斗争。在展厅一楼的实景展区还原的旧址场景中,就有一台老式收音机循环播放着《前夜》,参观者可以扫描现场二维码进行收听。
展馆变身巨型“红船”
除了丰富的展品,长宁文化艺术中心首次将整栋楼的建筑作为展览载体,“穿上”庆祝建党百年的定制红装。其中,门头上的石库门图案代表中共一大会址,大门新设的装置造型象征着嘉兴南湖红船,场馆本身即是装置艺术展品之一,象征中国共产党的“启航”。
红色主题邮局
小小一枚邮票,承载了丰富的红色“寄”忆。一楼的“红色主题邮局”由长宁文化艺术中心联手上海邮政长宁区分公司新华路支局特别打造,现场特别设有一座红色邮筒,展览期间观众可扫码免费领取纪念明信片和邮票,盖上一枚展览定制的红色风景邮戳,寄出一封特别的“原地邮品”。红色主题邮局实景空间将长期保留。
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
作为此次展览的主展厅,长宁文化艺术中心的馆中馆——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集中展陈了美术、书法作品,艺术家以各自的视角描绘着党的百年征程。美术作品中集合了油画、版画、国画、雕塑等不同的种类,书法作品行、楷、隶、草、篆字体丰富。美术创作内容从象征革命起步的红色地标、红色革命胜地的描绘,到表现革命者大无畏精神和民族气节以及新中国的城市建设。书法作品则摘录了党的领导人的著名诗篇、语录,表达革命者精神的语句,特别是篆刻装置《沁园春·长沙》,27枚印章以不同篆刻手法和书法字体接龙的形式,完成了毛泽东的整篇诗词,用带有灯光的亚克力材质印章组合呈现,让很多参观者驻足打卡。
穿越“今昔虹桥”
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十四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1979年开始规划至今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成为上海改革开放的一张城市名片。这是两张真实的对比照,面对这样有时间记忆的作品,策展团队以许多人童年记忆中的“变色尺”方式呈现,参观者在作品前通过自身移动,就能清晰地看到虹桥开发区的今昔变化,既写实又有趣。
作者:周渊
图片:张伊辰摄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