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刚(左)在实验室中。
人物小传
孙刚,1980年出生,2001年6月入党。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基础研究技术经理,从事汽车高分子材料和新技术研发13年,攻克众多新材料行业核心技术,在多个领域打破国际巨头的垄断地位,先后获得上海市和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今年“七一”前夕,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作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基础研究技术经理孙刚受邀参加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后,这位国内汽车高分子材料领域专家更加坚定了挑最重担子、啃最硬骨头,用创新书写报国之志的初心。
从事汽车用高分子材料研发的十多年中,孙刚迅速从新人成长为专家。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领团队在与巨头的竞争之中突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为我国汽车行业降本增效、解决“卡脖子”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
打破传统格局,挺进“巨头城池”
先进制造业是大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其中,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新材料提出极高的要求。2008年,孙刚从华东理工大学毕业进入汽车新材料领域时,适逢我国汽车产业开始起飞。不过,当时国内车用高端高分子材料市场被跨国巨头垄断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
在华东理工十年寒窗,从本科一步步读到硕士、博士,走上工作岗位的孙刚,热切希望能以自己全部的才智和学识为民族铸造“大国新材”,让国内整车厂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与国内汽车工业进步相伴的,是整车厂对内饰材料不断提出新需求。2015年,上汽大众率先提标,要求供应商提供能够通过“亚利桑那两年暴晒测试”的技术,关键就是要让汽车用高分子材料更耐用。众所周知,塑料在阳光下很容易老化。由于汽车通常要使用15到20年,因此,确保车用塑料件不会比整车更早“退休”,就成为研发者面临的重大挑战。此前,业内普遍通过在材料中添加大量小分子助剂的方式,改善其耐暴晒的性能,但这也会导致塑料件在阳光下容易发生助剂析出,严重影响触感与观感。
接到这个任务后,孙刚翻阅了大量文献专著,通过反复实验,以及两年的暴晒测试,彻底攻克了这项长期被跨国公司垄断的技术。当时,在5家国内供应商中,孙刚团队是唯一达标的。仅此一项产品,孙刚团队每年就赢得数万吨的材料订单,创造了数千万元的利润。
整体上,在以孙刚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汽车高分子材料市场的格局在近年间出现了重大变化。以孙刚所在的金发科技公司为例,该公司去年共销售车用新材料50万吨,占国内市场四分之一的份额,牢牢占据了领军者的位置。
创新与匠心,刚性与韧性
汽车新材料的突破,需要扎实的科学理论功底,大量的技术实验操作,以及在生产线上不断磨合的匠心。可以说,孙刚身上兼具了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体现出“刚性与韧性相结合”的特质。有意思的是,这种特质与他所开发的新材料也有几分相似。
仪表板是汽车内饰中最强调视觉体验的部件。而今,汽车内饰的主流设计语言中,仪表板主要采用无缝方案,这就要求所用的材料既要具备足够的刚性,以保证在各种条件下不会变形;同时也要有足够的韧性,使得在极端情况下弹出的气囊不会导致仪表盘碎片四射,从而保障乘员安全。
这个市场,一直是跨国巨头的“传统领地”。为了在该领域取得突破,孙刚在3个月内啃下300多篇原版文献和20多本专著,在理论层面建立了新模型,并通过数十次实验,将技术方案与理论模型相互佐证,最终找到了影响材料性能最关键的要点,并一举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技术难题,成功实现量产,又一次打破了巨头在该领域长达20年的垄断。
成功源于刻苦,伟大出自平凡。熟悉的人都说,孙刚工作中的那种投入劲头在别人身上很少见。每次接到重大任务,每一次挑战技术难关,孙刚都会进入到一种忘我的状态,连续几个月通宵达旦地搞研究、做试验并不稀奇,而且还要往返奔波于实验室、车间、试模现场及汽车主机厂,不断解决各种问题,解锁各种关卡。长期优秀的背后,势必有一份深藏内心的执着。孙刚坦言,在他看来,当前的和平年代,自己也同样肩负光荣使命,也就是为实现科技强国而冲锋在前,挺进汽车高分子材料的高端领域。
有这样的决心,加上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孙刚取得了不凡创新成就,先后完成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3项,发表国内核心期刊学术论文30篇,获上海市和江苏省科技进步奖。尤为不易的是,他以第一作者身份申请发明专利高达30项,已授权24项,为我国汽车工业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积累作出了突出贡献。
创新“先锋队”,攻坚“尖刀班”
作为一名80后,孙刚的党龄却已有整整20年。对他来说,党员这个身份意味着许多。回忆起入党的经历,孙刚动情地说,他深受外婆影响,而外婆是一位有着75年党龄的老党员,对党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上大学前,外婆就嘱咐我,要争取在大学期间入党”。外婆的教导和期盼,成为孙刚奋进的动力源。终于,在本科毕业前,他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孙刚深知,虽然自己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要让创新之水永不干涸,唯一的选择就是带领团队发挥集体的力量。作为党员和劳模,他注重发挥带头作用,抽调20名党员技术骨干,主持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新材料专家工作室”。几年来,工作室发扬“传帮带”的传统,发挥集团作战优势,成为技术攻坚的先锋队。尤其是在面对最富挑战性的任务时,这个集体还会根据各人之专长,安排4到5名党员组建“尖刀班”……在许多项目的攻坚关键阶段,这一组织一次次力挽狂澜,孙刚的专家工作室也由此成为行业内名气响当当的创新标杆和旗帜。
走出令人心潮澎湃的庆祝大会会场,孙刚越来越深感责任重大。国家赋予他们荣誉,他们必须更好地报效国家。在返沪的火车上,孙刚写下这样一段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达成指明了方向。我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事业和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达成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张懿
编辑:苏展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