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党员,我更要不断努力,用花艺美化我们城市和生活,将花艺之美传递给更多人。”
人物小传
朱道义,1971年出生,2008年12月入党。1992年参加工作,成为一名花艺和绿化工作者,先后参与2001年APEC上海峰会的花艺布置、南京西路周边绿化景观设计等。其团队还联手黄彩娣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梁胜芳大师工作室,打造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花艺馆花境“飞花令”等。
7月的上海,一步一景。
在铜仁路沿街,一排排花箱贝联珠贯:珊瑚橙的龙船花花叶秀美,绛红的繁星花点缀四周,低处辅以重瓣淡粉海棠……错落有致、团团簇簇的花卉点亮了城市的街头巷尾,也烘托出建党百年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这些,出自“上海工匠”朱道义和他的团队之手。朱道义,师从中国插花花艺大师梁胜芳,一双巧手铸花艺,曾获全国、市级各类插花花艺大赛金奖、银奖等。
但他不满足于眼前小小花篮的精雕细琢,而是带着匠心,将自己十几年的插花技艺融入道路花街布置中去。“这样百姓推窗见绿、出门进园、低头见花。即便是车水马龙中,也能赏心悦目”。
作为花街养护部门的重要成员,他总是一一把关,从花卉挑选、花艺设计,到景观布置、道路施工,他都亲自上手,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不仅得遍地有花,更要四季有景,季季花不同,”朱道义有着街面景观花艺设计追求。数十年来,他将城市的“巴掌地块”当作花篮,见缝插“绿”,因地制宜打造出一系列花箱、花槽、花境。他还有更多心愿:就是为“更好的上海”增添绿意、点缀色彩,丰富“城市表情”,“家门口就是公园,这样的绿色生活可不惬意”!
润物细无声,朱道义欣喜地看到,近几年来,上海大街小巷的花卉绿意逐渐蔓延,串联起遍布城市的步道、绿地、公园,将整个上海打造为一座巨大的公园,市民游客在此间漫步休憩,城市更加鲜活灵动。
花街“活”起来了:一种充满亲和力、生命力的元素
横有南京西路、延安西路、北京西路,纵有常德路、华山路、万航渡路。三横三纵,构成了静安区“花街”分布图。
“沿街有花箱5000余个,花槽总长13公里,绿植、花卉50余万株,全年四季花卉共涉及约100个品种。”这13余公里的“静安花街”不比花篮,更要整体布局,掌握每一处细节。因此在朱道义心里,常备着本“花卉小地图”:哪个片区种了什么品种,几时种下,几时又要更换,“脑子里都得清清楚楚”。
道路花街的更换,不能影响正常通行,因此每次换花工作都安排在凌晨时分。“白+黑”,成为朱道义工作的常态。时间紧、任务重,他就默默扛下压力,带领团队保质保量完成。
道路花街布置完了,他还要定期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保证景观效果长效化。他喜欢花儿,更觉得“共产党员就该多做点”,并不觉得辛苦,“有花就有希望!老百姓就需要这点色彩点缀着生活。”
在他看来,“花”之于城市,本身就是一种充满亲和力、生命力的元素。
譬如,他此前参与的西藏北路道路绿化景观改造,不仅结合原有的乔木保留并增加了围树椅,满足市民日常休憩,而且在西藏北路的机非隔离带增加了花箱分割道路,交通更便捷的同时,行人乱穿马路的行为消失了,城市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家门口的公园”也正打造。去年12月底,中兴绿地启动公园化改造,其中新增的花箱就是由朱道义和他的团队负责的。他透露,园内还将增加绣球花、海棠、矾根、亮晶女贞等数十种珍奇花卉,根据地形起伏增加地被植物品种,打造出错落有致的花坡、花境,为市民创造更多移步易景的公共空间,让绿色生活迈步可及。
花卉“精”起来了:让每一条马路都有不同的“性格”
记者见过朱道义插的花,在他手里,花卉仿佛被注入了生命,呈现姿态有了无限可能。
今年第十届中国花博会上,朱道义参与打造的花艺馆“飞花令”花境,在300平方米的空间里,一个个悬浮花岛在氤氲雾气中呈现,悬垂的百个“雨滴花”摇曳生姿。雕塑、花艺、浮岛,仿佛共舞着诗意之曲。
但他的“雕花琢叶”,并不一定需要大空间和温室条件。即便在街头,他同样能打造出一片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海。
为了做好道路景观绿化,朱道义往往提前半年就要参考国际色彩流行趋势,制定详细计划。一遍遍和专家、同事研究讨论,从几百种花木中精挑细选,“做好一个花箱样板大概2小时,但思考需要数天,几易其稿,绿植花卉中都藏好了巧思”。
“不仅要考虑植物的习性,还要结合上海气候时令,马路的性格,才确定花卉品种。”他说,为了选定花种、尺寸和色彩的搭配,要实地考察各条马路,结合道路风貌和文化建筑进行设计,一条路往往还分成3段花景,每隔500米就有些变化,避免审美疲劳。
他说:“市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党员,我更要不断努力,用花艺美化我们城市和生活,将花艺之美传递给更多人。”
以静安雕塑公园周边为例,为了与雕塑的轮廓之美相得益彰,朱道义在设计花箱时,特意采用了绣球搭配亮片女贞:亮片女贞既有树木的轮廓,又有鲜艳的色彩,将花艺和雕塑相结合,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一刚一柔碰撞出生动火花。
没花怎么办?那就创造花。上海冬季天气湿冷,年初几波寒潮给花街布置带来困难。但朱道义也有他的法子:采取花艺装饰手法,将木质材料和竹质材料设计成中国红折扇,搭配毛竹,用于花箱布置,再配合西洋鹃和金叶女贞等植物,高低错落、喜庆热烈。
与插花不同,花街更需要常态化的呵护。“要做到无残花、无空秃、无黄叶、无垃圾。”朱道义表示,这一份“精细”就需要公司300多个园艺工人的共同努力。单是清洁花箱就分好几步,湿擦、干擦、刷灰等,使得花箱亮丽如新。
为此,朱道义还制订了一整套精细化养护的制度,包括花街养护直观标准、浇水、排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真正实施精细化养护。现在这一制度更是纳入“一网统管”,一旦接到警报后,园艺工人30分钟之内到达现场、1小时内完成处理。
团队建起来了: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热闹繁华的南京西路,一年中花卉要换五季。静安区的17条主要道路的容器花卉,最多时更换量达60万盆左右。
换花季,往往是朱道义最忙碌的时候,也是他带徒弟上手锻炼的最好时机。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8年,他所在的上海静安园林绿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建了“朱道义工匠工作室”,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和优势,扩大工匠精神和品牌效应。数十人的团队,在他的带领下,通过职工培训、班组学习教育,刻苦钻研插花花艺技能,观察、钻研花、叶、枝条的形、色,并将学到的技能全面准确地用到花街建设和养护中。
在朱道义看来,花艺的本质,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他和公益组织联手,为特殊儿童举办插花花艺讲座。“孩子们可能还不太明白在做什么,但眼中的笑容却很真实,因为他们看到了美好。”
“基层党员,更要回馈老百姓”。朱道义还放弃无数休息日,组建了以他为首的社区绿化服务队,送花赠书到每家,为社区居民提供绿化咨询,为社区举办插花花艺展,为社区老年大学讲课传经解惑,丰富市民群众的精神世界。
在静安区绿化中心开展的绿色大篷车进社区项目中,每年开展绿化科普讲座30场,朱道义都积极投身其中,受益人群多达上千人。 “我也很高兴,我不就成了传播美的使者了吗!”朱道义笑得爽朗。
作者:王宛艺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周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