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全会不久前审议通过的《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营造英才汇聚的创新“强磁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人是软实力最根本的依靠、最能动的载体。上海之“大”,就在于有千千万万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为了梦想在此奋斗、在此创造,留下“人与城”相互成就的传奇。面向未来,上海应不断强化人才资源配置力,既要为所有人提供圆梦舞台,也要营造独到的文化气场,真正“使在这儿的人引以为豪,来过的人为之倾心,没来过的人充满向往”,实现“让天下英才近悦远来”。
站到圆梦“最前排”
聚焦物理科学前沿,提供最好学术氛围,让科学家有机会站到人类“最前排”,率先一睹万物奥义——作为张江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政道研究所描画的“科学梦”直击科学家的心。未满“五岁”的它,已汇集了六大洲近百名科研人员,每年吸引访问学者近200人,举办国际学术会议30余场。一个科学家“近悦远来”的国际一流学术平台已现雏形。
当今世界,人才流动带来的信息流、知识流、创新流,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关键因素。上海作为超大城市,素以敢为人先、资源充沛、活力澎湃而著称,近年来更是着力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积极开辟新赛道、设置新议程,为“人与城”的互动打开新空间。只要你想创造、能创造、善创造,就会在上海拥有一席之地。
加速科创中心建设,发展“三大产业”,推进“五型经济”,这些布局都增强了城市对科创要素、科创人才的吸引力。在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等领域,上海不断打造产业高地,已汇聚全国1/3以上的人才。几周前公布的权威调查显示,全球20座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中,上海对青年科学家的吸引力排名全球第四、中国之首。
今年,上海率先提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新命题,引发各类创新主体包括外企的积极响应。制造业数字化领军企业霍尼韦尔中国公司总裁林世伟在谈及软实力时表示,上海近五年在科创环境和对外开放方面的表现十分突出,霍尼韦尔位于浦东张江的中国研发中心也在此阶段成为其全球最活跃的研发基地之一;随着城市数字化转型战略的落地,企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同样是今年,为联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塑市域空间格局,上海强势启动“五个新城”建设,广袤的市郊大地也成为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松江区今年在清华大学举办了一场人才招聘会,30个岗位吸引到3000多名985高校应届毕业生报名,表明松江新城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建设,对新时代奋斗者逐梦圆梦形成了强大吸引力。
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
英雄不仅渴望干一番事业的天时地利,也需要知音知己。这不仅能让坎坷的创业之路相对平顺些,更可在创业者心底植入归属和慰藉,让城市从“兴业之地”化为“第二故乡”,提高凝聚力。
作为首家登陆科创板的云计算企业,优刻得创始人兼CEO季昕华就在上海体会到了归属感。十年前,刚起步创业的他,到过许多城市,见了上千位投资人,深感“知音难觅”。最终在上海,他在与政府部门聊到云计算时发现,双方对话不仅毫无障碍,而且所思所感非常契合。他当即决定,以卖房筹措的400万元为启动资金,在杨浦区注册成立了公司。
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吸引人才不仅要靠物质支持,更要在精神层面营造向心力。政府部门如果能站高一线,以对创新创业过人一筹的理解,提供触达细节的服务、以心换心的沟通,就可在更高层面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软实力。
创业十年,季昕华坦言上海政府部门对科创的敏感和支持度,“有时比风投更领先”。在云计算的起步阶段,是政府部门主导了“上下楼就是上下游”模式,让一众云计算初创企业抱团发展;等到“云”的概念被广泛接受,科创板又横空出世,为企业腾飞插上了翅膀。
开放的上海,其营商环境也赢得了外企的归属感。欧莱雅全球董事长安巩的办公室就挂着一幅多年前他从上海离任时获赠的画。谈到背后的上海情愫,安巩透露,他留下了许多回忆,特别是地方政府每年都会登门,询问存在哪些难点、需要什么帮助,“我在欧莱雅任职40多年,去过很多国家,上海是唯一做到这点的城市,我要为上海政府点赞”。
近年来,上海的营商环境又有新跨越。全市范围内,上海借助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构建了更完整的人才服务体系,很多事项办理时限缩短2/3以上。各区各部门也积极创新,让人才感受善意与温度。
多元包容成就伟大
上海的城市品格中,包容是重要元素。它让软实力更厚重、更富弹性,更为吸纳各类人才、不断创造发展新奇迹提供了更多可能。2020年,李佳琦、杨超越等在上海扎根,一时间成为热议。但与此同时,更多人开始认同,无论大师巨匠还是流量明星,都能在上海找到自己的讲台与粉丝,足见这座城市的多维与包容。
包容成就伟大,许多全球科创中心都因为多元文化而著称,比如硅谷,“小众”与特别的艺术气息,往往是未来创新之源。如今,李佳琦不仅通过直播为沪上在线新经济注入新活力,还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为城市代言。他说:“上海成就了我。作为新上海人,我希望为上海经济发展作出一份贡献。”
人才发展中的弹性,帮助上海在“互联网的下半场”抓住机遇。目前,杨浦区正聚焦互动文娱、直播电商、在线教育等领域,在黄浦江岸线一带打造“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包括哔哩哔哩(B站)、美团等头部企业已签约入驻,另外计划到2025年形成总部企业30家、创新企业3000家、总营收3000亿元的规模。
此外,包容的另一面也意味着对尝试、对挫折的接纳。过去几年,上海反复强调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上海已开放500多公里公共道路,并率先发布上路许可,让国内外车企探索未来的出行模式;在人工智能领域,上海不断将超大城市丰富的应用场景对外开放,吸引各路企业“揭榜挂帅”,将整座城市变为创新试验场。
凝聚力、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影响力——上海以这五个“力”提炼出软实力建设的主攻方向;而说到底,这些“力”的关键词都是“人”。瞄准“让天下英才近悦远来”的目标,上海将不断打造“机遇之城”“魅力之城”,让越来越多人向往上海、来到上海、留在上海,让人人都得到人生出彩的机会。
作者:文汇报首席记者 张懿
编辑:范菁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