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关头,争分夺秒就是和生命赛跑!
急救半径从4.14公里缩短到3.34公里,急救平均反应时间从13.6分钟缩短至12分钟以内,救护车从44辆增加至185辆。记者昨天从浦东新区召开的“全力构筑高质量区域救治服务体系”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浦东新区通过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缩短急救半径,加快响应速度,着力构建区域救治一体化的院前急救模式。
最近,家住浦东的77岁徐阿婆(化名)在家昏倒,女儿急忙拨打“120”求助。“请问病人有什么症状?住址在哪里?”急救中心在就近迅速调派车辆的同时,一个通往手术台的绿色通道马上开通。10分钟左右,救护车就来到徐阿婆家楼下。随着她被送上救护车,“上车即入院”的关口迅速前移。救护车上,相关人员一方面给徐阿婆做必要的检查,同时连线医院的相关科室医生,将病人情况第一时间传达给医生。
随着浦东新区在全区建设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五大应急救治中心,做到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同步启动,实现患者“上车即入院”的关口前移,推进急危重症区域救治一体化。
不仅是急救车“起步就是冲刺”,具有快速响应、准确判断、规范救治、及时转运、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院前急救队伍更是环环相扣,争分夺秒将患者“接力”送到医院。
记者在浦东城运中心看到,从“120”呼入接听开始,一批训练有素的调度员便有效沟通、精准识别、分层分类、优先派车,还具备了一定电话指导、检伤分类和灾难应对的能力。电话中除了记录“详细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还依托平台智能技术,对“胸闷、胸痛,昏迷、叫不醒、手脚不能动、大小便失禁、家中有异味”等敏感词精准识别,匹配距离最近的救护车,调度员分类分层患者需求后,对急危重患者优先派车。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发挥区域性医疗中心龙头作用,浦东重点提升救治能力。
胸痛中心建设取得实效。目前7家区属二、三级综合性医院均建设完成胸痛中心,其中第七人民医院、新区人民医院、周浦医院、公利医院、浦东医院均取得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胸痛中心建设为胸痛患者提供了更快和更准确的评估和诊疗,显著降低了胸痛确诊时间、降低再灌注治疗时间。周浦医院胸痛中心细化胸痛患者就诊五个关键时间节点,实现了对急性胸痛患者即刻分诊、紧急救治的全过程管理,大大降低了区域心血管事件猝死率,创下入院3分钟完成心电图确诊、27分钟开通阻塞血管的高工作成效。
卒中中心建设成效显著。目前7家区属二、三级综合性医院均建设完成卒中中心,其中浦东医院、第七人民医院分别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高级卒中中心以及综合防治卒中中心认证。新区人民医院、公利医院、浦南医院取得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中心认证。东方医院脑卒中中心既是中国卒中学会综合卒中中心,又是上海市脑卒中临床防治中心。DNT时间(急性脑卒中患者从进入医院到静脉溶栓开始的时间间隔)国际标准为60分钟以内,通过卒中中心建设,各区域性医疗中心卒中中心DNT中位时间均控制到了60分钟以内。其中东方医院卒中中心静脉溶栓数量位于全市前列,已连续五年将DNT中位时间稳定在30-35分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创伤中心建设稳步推进。目前7家区属二、三级综合性医院均建设完成创伤中心,其中新区人民医院列为“上海市创伤急救中心(东部)”依托单位,并顺利通过验收。各创伤中心建立标准化的创伤救治流程、处置规范,为抢救危重复合伤患者赢得宝贵时间。人民医院创伤中心以急诊、重症医学科为核心,实行多学科共同协作有效机制,高效、迅速地处置了多起突发公共事件批量伤员救治工作。
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朱卫表示,下一步,浦东新区将进一步加大统筹资源,整合院前急救调度信息、出车数据,依托大数据分析,科学合理规划院前急救站点布局,进一步缩短平均急救服务半径和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加快推动“智慧急救”建设,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深入推进院前院内协同救治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院前接诊、检查、转运、车上医保结算、院内为一体的急诊急救协同服务。此外,还将在国家及本市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制定新区示范性区域救治中心建设标准,打造示范性区域胸痛中心、卒中中心以及创伤中心,推动“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服务”的区域救治体系不断完善。
作者:唐玮婕
编辑:薄小波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