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秦瑛,1970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扎根基层15年,在她的带领下,吴房村入围上海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上海市文明村等称号。
曾经的吴房村毫不起眼,灰暗、低矮的农房,破损不便的村道,污染发臭的河浜,“三老”问题严重的桃林……
如今的吴房村,却是媒体争相报道的新农村典范和样本、游人纷至沓来的网红村庄。四年间,这里发生了什么?华丽转身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因缘际会和动人故事呢?
谋定后动,“丑小鸭”变“白天鹅”
奉贤区有那么多村庄,为何偏偏是吴房村被选中,成为首批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在村支书秦瑛看来,吴房村以前虽然经济不算发达,但好在从来没有经过大拆大建,完好保存着乡村该有的模样。她告诉记者,2016年,有三个村参加“田园综合体”改造的竞争,吴房村看上去是其中基础最差的一个,开始大家都觉得希望不大,但最后却被选上了,原因是“这里还能看得见乡愁”。
“村里有啥?靠啥吸引别人?”算来算去,吴房村这个长期属于“经济薄弱村”的纯农地区,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481户空置率极高的宅基地和1447亩农用地。这些“土疙瘩”究竟怎样才能变成“金疙瘩”?这个问题曾长期萦绕于秦瑛心中。
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实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对村庄进行风貌及功能改造完善,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一条盘活乡村土地、房屋等“沉睡资产”的新路子逐渐清晰起来。
为了争取村民最大程度的支持配合,村班子和党员骨干们划片包干、走村入户进行政策解读和形势分析。当时,宅基地流转是一项新生事物,虽经多次宣传,但很多村民仍处于观望状态,都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签约工作一度陷入困境。
一番苦思后,秦瑛想出了“破题之计”:一是带领村民外出参观浙苏田园综合体成功案例,让村民们眼见为实,将心动变为行动。二是从党员群体入手打开工作局面,她多次来到党员老吴家,针对老吴提出的疑惑,耐心地从项目前景、村民受益、集体增收等多角度、全方面解释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问题说清说透。最终,老吴做了签约“第一人”,还在小组内现身说法,先动员自家的亲戚,再动员周边的邻居,大家在他带领下纷纷加入到签约行列中,签约工作由点带面顺利铺开,直至圆满收官。
吴房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秦瑛说,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谋定而后动”,即便基础薄弱,也要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优势,精心规划,扬长避短,一旦确定就坚定执行,简而言之就是天时、地利、人和,而吴房村这只“丑小鸭”也终于一朝蜕变,成为展翅高飞的“白天鹅”。
走村入户,为村民们排忧解难
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使秦瑛坚定了一个信念,在农村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发光发热,要用自己的诚心、耐心、细心、爱心,力所能及、竭尽全力地帮助大家,当好村民群众的“贴心人”和“代言人”。
在示范村推进过程中,说服村民签约进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只是第一步。而吴房村要做的也不仅是简单的疏通水道、重整基建,更是要风貌重塑,要让当地人留得住乡愁、看得见发展。在村居风貌上,秦瑛带领班子成员召开专题学习会,和运营团队以及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师一起研究设计方案,对村里的古宅、古桥、古牌坊等历史文化资源提出修缮建议。
项目初期,在老百姓的眼皮底下施工,难度极大。“都是自己家的宅基地,村民们可比工程监理还要严格。”秦瑛告诉记者。每户每家宅前屋后的设计图纸,她都会给村民把关。村民吴老爹提出:“我家的土灶头要保留,帮我加固一下?”秦瑛立刻联系到施工单位专家,帮吴老爹新造了一个土灶。王阿奶提出:“门口的河道不要直冲我家房子。”秦瑛找到设计人员,想办法让河道弯一弯,改个道。
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违建拆除、水环境整治……在上门做思想工作时,总会碰上少数村民固执己见、不愿配合。长久以来的基层工作经验告诉秦瑛,越是这样的情况,越是要克制自己、要冷静,不让事态扩大。她自编了一套很受用的工作方法,电话联系常常有,拉拉家常也有用;上门走访不间断,中心工作记心头;任凭说啥不动摇,只要工作能继续。正是凭着这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在她的带领下,吴房村的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于是,在日常工作推进中,秦瑛走村入户,耐心细致地为村民解答疑惑、宣传政策,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地为村民排忧解难。村庄变美了,可秦书记却皮肤日渐黝黑、身形日渐消瘦、步履日渐匆忙。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村民用过晚餐闲来路过村委会时,村委会办公室内总是灯火通明、一派繁忙。好几次,热心的村民拿来自家的热饭菜和点心,这让秦瑛流下感动的泪水,心里也愈发坚定。
村强民富,乡村新图景悄然绘就
经过两年的打造,一个崭新的吴房村出现在人们面前。有人说,吴房村是一个“网红村”打卡点,但对秦瑛来说,这并不是最重要的,看到村民的口袋鼓了起来,这才是真正让人高兴的。如何与村民建立稳定、持续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通过乡村振兴鼓起“钱袋子”,这才是乡村振兴的长久之计。
吴房村持续破题出圈:一方面,村民通过流转承包地、宅基地等,每年获得一定的租金收益。后期项目运营产生的效益还将按入股比例分红,真正实现村民变股民。另一方面,立足实际设置“守护家园”行动就业岗位,村里注册成立了青韵物业管理公司,旗下设有保安、保洁、保序3支队伍,吸纳几十名本村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上岗,为实现全天候的水清、岸绿、景美、路畅“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已有110名村民在示范村一期园区实现不同程度的“家门口就业”。而“租金+股金+薪金”多层次增收模式也初显成效,吴房村真正实现了穷村的“逆袭”,成为周边人人羡慕的明星村。
但秦瑛的脚步不止于此,通过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全权负责示范村一期园区“后创建”时代的项目运营管理,“吴房运营管理模式”正在持续摸索完善。截至去年底,通过统筹运营、整体管理,一期园区已注册企业88家,引进新“村民”154人。吴房村2018年纳税1091万元,2019年纳税5502万元,净增4411万元,去年更实现纳税1.07亿元。村强民富的乡村新图景已悄然绘就。
吴房村还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提出“产城乡一体化”概念,通过整体一盘棋规划实现农区—园区—镇区
“三区联动”。入驻企业类型以农创文旅、亲子研学、智能制造、医疗康养等行业为主。吴房村现有民宿、餐饮等常规配套业态,网红产品桃林走地鸡、东东奶茶、喵喵奶盖、黄桃甜品等令人眼前一亮,并吸引许多年轻人前来创业。在工作日,村内安静惬意,园区内年轻人伴随着蛙鸣蝉噪声敲击键盘、谈天论地。每到周末,这里又变成游客的天下,垂钓、团建、派对、摄影等活动成了主旋律。
面对种种成绩和荣誉,秦瑛却是淡然一笑,眼神坚定地说:“吴房是我们共同的家,穿梭其中为自己家乡‘打工’,我甘之如饴。每天走在这片热土上,心里有底气,脚下有力量。”
作者:薄小波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