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课”,这几乎已成为当下老年人群体的全新社交话题。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此后,全国各地纷纷兴起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热潮。
在上海,“长者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提升行动”今年首次被列入上海市实事项目,目标为100万人次。如今,时间过半、任务进展如何?
作为该项目的主要实施者之一,市委老干部局联合20多家相关单位和爱心企业开展了“乐龄申城·G生活”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市委老干部局采取“送学上门”和依托上海老年大学办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共举办了16场培训,对500多名离退休干部志愿者进行了志愿服务通识、老年人教学方法和常用智能手机应用等相关内容的培训。
下一步,全市16个区的500多名离退休干部志愿者,将同市经信委招募的500多名青年志愿者一起,采取“老青结对”的方式,深入到全市老年人活动场所,面对面、手把手地辅导社区老人学会常用的智能手机应用。
数字之外,老人们的上课感受度是社会各界最关切的话题之一。当“手机课”最初兴起之时,踊跃报名的常常是那些已经有一定技术基础的老年人。因此,主讲教师几乎不会刻意放慢速度,短短1个课时的时间内几乎就会展示完一系列智能手机操作。
但到了手机应用十分普及的今天,一些几乎是零基础的老人们也有意愿加入到学习队伍中来。如何让这些怀着满腔期待而来的老人们,不必为过快的上课速度“急得直跺脚”?
塘桥街道社区离退休干部之家,75岁的俞阿姨跟随者志愿者手把手操作。没想到的是,“试了几次,一下子就学会了”。在此之前,上了年纪又视力不大好的俞阿姨对自己的判断是,“玩不来智能手机”。在家里的时候,小辈教过一两次,但俞阿姨转头就忘了,又拉不下脸来问邻居。
在浦东新区首场“乐龄申城·G生活”志愿服务活动中,俞阿姨不仅认真听1名离退休干部志愿者主讲的课程,更是积极向现场6名志愿者“辅导员”请教。从如何安装“随申办”APP开始,到各个功能应用,主讲者每讲解、演示一项内容,台下志愿者就手把手帮助老年人同步操作。直到老人们学会这一操作,再进行下一项内容教学,确保来学习的每位老年人都能听懂、能学会、能操作。
作者:王嘉旖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