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日前通报,对2020年全国落实稳就业保民生、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216个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其中,上海市长宁区入选“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较为明显的地方”,将获得国家层面激励支持。
公立医院医药费用增长率控制在7.0%左右,药占比保持在30%以内,平均住院日缩短到11天……近三年来,长宁区基层医疗服务量占比持续提升,较好实现了便民、惠民、利民的目标。
长宁区卫健工作党委书记池捷介绍,加强政府主导、推进区域医联体系建设、深化院校合作、加大医疗人才引进力度以及深化中医药服务内涵建设则是长宁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五把‘利剑’,有效激发医院内生动力,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医防融合,建立健全区域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
医防融合,建立健全区域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是长宁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先行先试的首要一环。
疫情期间,从病例发现到重点人员追踪管理,长宁区不断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机制体制,区疾控中心基于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和区域大数据平台,自主研发“公共卫生疾病防控”专页,打通市、区、街道三级数据通道,实现全区疾病防控数据集成、可视化分析和区级共享、一屏共享,更加智慧精准地做好趋势分析、监测预警,有效提升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去年,“基于‘一网统管’的新冠肺炎防控数据集成和可视化分析”获全国医疗信息化防疫抗疫优秀案例评选二等奖。
同时,长宁区做优医疗与公共卫生体系资源布局,构建以区域医疗中心为核心、二级医院及企业部队医院为补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哨点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救治网络与平战结合机制,实现区内疫情防控、医疗管理、双向转诊、临床研究等一体化管理。同时,搭建平台,着力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社会心理服务疏导,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心理咨询-疏导-转介整合型服务。
创新智慧医疗、推进区域医联体建设,医疗服务提质增效
推进公立医院智慧医疗创新发展也是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的一抹亮色。
不久前,同仁医院社区医联体心脏电子植入设备随访机服务落地。居民无需往返大医院奔波,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轻松又方便地完成心脏起搏器检查和复诊,大大方便了“银发族”患者。
近年来,长宁区以区属三级医院同仁医院为中心,建立区域互联网+医疗开放架构,支持入网医院之间互联互通,建立远程诊断系统,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创面修复远程会诊和心电、B超、影像等远程诊断服务。目前,区属15家医疗卫生机构已实现市、区两级医学检验结果、医学影像检查资料信息互联互通互认。
在推进区域医联体系建设方面,长宁持续实施构建多样化专科医联体,畅通区域双向转诊平台和转诊绿色通道,构建区域互联网+护理平台,搭建区内审方中心、构建区域处方前置审核平台,构建区域教学平台,打造“专病+”特色等六大措施,医疗服务全面提质增效。
同时,长宁区还积极深化院校合作、加大医疗人才引进力度,加快公立医院医教研创新发展,服务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治未病”,提升全面、全民、全程健康管理水平
近年来,长宁区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工作办公室,并通过在二、三级中医医院设立2家“治未病”中心、在10家社区建立“治未病”分中心和流动服务站、在4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治未病”服务站、吸纳社会养生保健机构参与,全面构建“1-2-10-40-X”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与此同时,长宁区还开展了分层、分类的“治未病”培训指导,开发区域“治未病”信息管理系统,与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平台实现对接,有效提升了全面、全民、全程健康管理水平。
作者:周渊 赵立
图片:长宁区提供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