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0年的持续接力,上海进入大规模旧改收尾阶段,并全面打响零星旧改攻坚战的新时期。眼下,上海正举全市之力,千方百计让生活在旧区的居民早日改善居住条件。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姚凯今天在“2021上海民生访谈”中表示,截至2020年底,上海剩余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约110.7万平方米、居民约5.63万户,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要在2022年底前完成这些旧区改造。就今年而言,要完成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70万平方米、居民3.4万户。截至4月底,已完成21万平方米、1.08万户,占全年目标任务的30%、31%。
大规模旧改收尾,零星旧改攻坚
据了解,目前剩余地块中,有地块已搁置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现在要重新启动,需要逐一地块明确处置方案;有地块要创造条件,“激活”原开发主体的改造意愿;有地块已被司法查封,要想方设法、依法合规“解封”,最后由市、区两级政府和国有企业“兜底”。
姚凯表示,在此过程中,要坚持群众路线,细化群众工作措施和制度,做到公开公平征收。此外,旧区改造不是“一拆了之”,要坚持“留改拆”并举,更加注重历史风貌、历史建筑的保留保护,这对改造资金的平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在继续加大基地收尾工作力度的同时,上海坚持“三同步”联动——征收与规划同步谋划,规划与土地出让同步推进,土地出让与项目建设同步计划,加快资金回笼,实现资金循环效率最大化。
在谈到零星旧改时,姚凯透露,截至2020年底,全市中心城区范围内(浦东为外环以内),共有零星旧改地块148个,涉及二级旧里以下房屋约48.4万平方米、居民1.7万户,目前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完成改造,并力争提前。
每年打造100个“美丽街区”
姚凯说,第二轮城市管理精细化三年行动计划将从市民反映最集中、感受最强烈、期盼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推出一批可观可感的精细化管理项目。比如市民反映强烈的“马路拉链”问题,将携手相关委办局和各区,加强掘路计划的科学统筹,尽量合并不同施工单位、相近时间段内的掘路施工,加强施工过程监管,切实减少扰民,更好保障道路通行功能。
据介绍,上一轮三年计划打造了426个“美丽街区”。今后三年,每年还要打造100个“美丽街区”,总数超700个。完成600公里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再打造一批武康大楼周边这样的无架空线全要素示范片区和示范道路。
通过发挥市城市管理精细化平台统筹协调作用,基本完成了全市1529条“内部道路”的纳管工作。在新一轮的行动计划中,将进一步发挥平台作用,更好地解决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城市管理问题。
同时,持续推进一批小区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老旧居民住宅燃气老旧立管更新,地下老旧管网更新、地铁出入口整治、路面设施整治、新建和改建各类公园绿地、健全绿道体系、“一街一景”、公共建筑及住宅小区适老化改造工程等民生实事项目,加快推进破解城市治理难题的智能应用场景开发、应用和迭代升级,不断提高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江一河”成为世界级城市会客厅、市民生活起居室
黄浦江两岸45公里滨江公共空间和苏州河中心城段42公里岸线基本贯通,是上海打造高品质滨水空间的起点。
接下来,黄浦江两岸结合区域功能转型将持续推进公共空间南拓北延,重点推进宝山滨江、杨浦滨江中北段、徐汇滨江、浦东滨江南延伸、闵行滨江等近20公里滨水岸线贯通。近期,上海将加快启动复兴岛运河沿线、上海理工大学、共青森林公园等沿江空间的贯通开放,未来结合宝山工业区块转型逐步形成直达吴淞口的滨江岸线。同时浦东的高桥港南片区、沪东船厂、中海船厂等沿江企业正在逐步转型,加快腾笼换鸟,实现贯通开放。
苏州河两岸完成长寿路桥(静安段)、乌镇路桥(黄浦段)、中环等桥下空间改造提升,多策并举推动沿线居民小区临河空间的开放共享,实现中心城段滨水空间全面贯通开放。
上游地区加快生态体系建设,打造高品质的滨水空间网络,重点推进黄浦江-大治河生态走廊、吴淞江嘉定及青浦段生态走廊、黄浦江上游郊野公园等蓝绿走廊建设,成为市民休闲游乐的“后花园”。
在持续提升品质方面,黄浦江两岸要成为更加宜游的世界级城市“会客厅”。今年将完成北外滩贯通和综合改造提升、打造世界级城市会客厅新地标;加快建设杨浦大桥公园、世博文化公园、三林楔形绿地等标志性的绿地公园,形成户外公共活动的活力与景观节点。
苏州河两岸要成为更加宜居的市民生活“起居室”。黄浦、虹口的河口区域,普陀的“苏河之冠”等区域,要精心雕琢成为景观亮点;重点将聚焦华东政法大学,年内完成“一带十景”滨河空间提升改造,并将充分挖掘宝贵的历史资源和景观空间,实施校园功能提升和景观改造,实现校园全面开放共享,打造成为苏州河沿线最重要的功能和景观节点,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姚凯认为,对于“一江一河”沿线的管理,需要通过立法确立综合性的制度规范,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目前已初步形成条例草案初稿,力争下半年立法草案正式上报市人大,开展相关立法程序。
"五个新城"更绿色
在五个新城规划建设筹划中,上海将把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新城环境品质和新基建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突出生态惠民、宜居安居、低碳绿色、智慧治理、韧性城市五个重点方面,形成具体行动。
奉贤新城上海之鱼、松江新城国际生态商务区已率先开展绿色生态城区创建。姚凯介绍,将根据《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推进新城新建城区全面执行绿色生态城区标准,将绿色生态、低碳、海绵、智慧等理念集成纳入新城建设,为五个新城高品质建设提供保障。
绿色低碳试点区建设也是上海和住建部的部市合作重点工作内容之一。目前,初步考虑在5个新城内选取2个规模适宜、功能复合的片区作为绿色低碳试点区,探索建立绿色低碳标准,努力开创新城生态绿色发展新格局。
姚凯表示,将从建筑、市政到区域供能等,全面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新城绿色低碳体系。
其中,点上,新城新建民用建筑将100%实施绿色建筑标准,满足人民对居住建筑的舒适性、健康性不断提高的要求;线上,要积极推广新城天然气分布式供能模式,推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的利用,建设绿色新能源交通设施等,推进城区的架空线入地、综合管廊等建设;面上,要求新城各个新建城区全面打造各具特色的绿色生态城区样板。
作者:史博臻
编辑:徐晶卉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