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于街道上,可以攫取的内容太多太多,看行人,看建筑,看风情,其实,还可以看看与街道一同蜿蜒流转的招牌。姜庆共就是这样一位城市观察者。
眼下,一场“上海招牌”展正在徐汇艺术馆展出,以上海风景工作室姜庆共的街头文字摄影集《学游上海》展开。现场近百件案例和文献、实物,包含了20世纪30年代至今的招牌字体形态。
参差百态的招牌,是街道的活力本源
招牌,都市的颜面,包含了店招、信息牌、警示标志等,是在公共场所引导人们日常生活和行为,以文字或图形表达信息的公示牌。所谓“见字如面”,招牌的书写和设计,其字体、图形或制作方式,同样也反映出都市商业、文化及市井管理的面貌。
姜庆共依据十余年来拍摄、收集的上海街头文字及字体图像类型,归纳出五种书写、设计招牌文字的方式。
书法↑
以油漆、涂料、毛笔、排笔,直接书写于墙面、木版等上,或使用铁皮凿字,再使用油漆涂刷复制,这是最传统的招牌字书写制作方式,字体多为传统书法,其中楷体因易于识别,运用最广泛。
野生法↑
遍及各处的,无论是固定或移动的形式,均以主人直接手写表现的传统书法及美术字。使用毛笔、马克笔、油漆、即时贴等,工具及材料简便,书写快速,不循章法。因书写者、书写主题、书写工具因人而异,极易吸引人们的注意。
美术法↑
美术字的书写、设计结构千变万化,以个人喜好、主题、场合及书写或设计过程中遵循字体的统一规则为基础,且凸显一种风格下笔画的特征,并统一布局、运用。除书写、设计外,以铁艺、霓虹灯、浮雕的表现更佳。
电脑法↑
利用电脑设备刻字或喷绘,是2000年左右兴起的快速方法,字体以电脑字库传统字体为主。近年来尤为突出的是上海本地的锐字潮牌字库,年轻活跃,新字连连。
遗留法↑
对近十年来隐现的旧店铺招牌文字及字体的保护方法,也是人们近几年在店铺招牌整治实践过程中,对处理新旧招牌实行的较为理想的方式——在保存好隐现的城市历史文字、字体痕迹的基础上,合理展示新的店铺招牌设计。
一个城市的招牌,是由这个城市的内在性格驱动出来的。琳琅满目的招牌,恰恰印证了“参差百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姜庆共寄希望于“招牌五法”供参观者在实践中参考运用,并以此发散自己的创想,总结出更完善及更多类型的方法。
拿起笔刷,为城市留下特别的文字地景
有意思的是,此次展览还邀请到20余位本地中西美术字书写和设计者参展,以表现招牌字体书写和设计的种种可能性,他们的身份也千差万别,有招牌绘写师、店主、字体设计师、出版社编辑、美术爱好者、普通市民,以及来自上海市青少年创意设计院的小同学们。二楼展陈现场,传统书法、中西美术字,以及弥漫着烟火气的“野生”字体,在他们手下徐徐展现。
▲来自于锐字潮牌字库、好汉玩字网
▲费宝英手写招牌
费宝英是一家杂货店的老板,开了20多年,大凡经过的人都会被店门口的手写美术字吸引。不到20平方米的小店里,藏着4000多种商品。写这些美术字正是因为地方小,很多商品没法都摆出来,于是把商品名写在白纸板上。这个“无心插柳”的做法,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小店的招牌。
▲“席子”席闻雷参展作品
还有常被人称为“席子”的摄影师席闻雷,喜欢将上海老建筑及居民日常百态呈现在一张张相片上。在展览上,他以石库门影像为底,雕刻出“石库门”三个字,能让人感受到凝固在弄堂的冉冉时光,刻在记忆中挥之不去。
我们还可以看到孩子们的创作,7岁、10岁、12岁……或许,这里就藏着未来的设计师!
近几年,上海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及街区“微更新”悄然影响着招牌的变化。当下,字体爱好者的书写和设计正渐渐表露街头。以展为媒,主办方发出诚挚的“邀请”,期待有更多的年轻人拿起笔刷,传承手写招牌技艺并赋予新意,为这个城市留下特别的文字地景。
作者:史博臻
编辑:王翔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