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今天,1月18日是《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译者、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诞辰130周年。《宣言》的出版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2020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师生的回信中指出:“100年前,陈望道同志翻译了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勉励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回信中总书记既肯定历史,点赞现实,又强调面向未来。纪念陈望道同志诞辰130周年,进一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讲好老校长的故事,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就要努力将其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一是牢牢把握“两个大局”的历史方位。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一百年前,随着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的出版和传播,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成为民族复兴、社会变革的思想理论起点;一百年后,总书记在重要回信中再次强调“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的关键词,更应发挥“四史”的“教科书”作用,增强党员领导的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培养青年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七种能力,在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高质量发展制高点和主动权。
二是牢牢把握“忠实传人”的时代重任。总书记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回答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1919年,28岁的陈望道确定马克思主义为“终身信仰”,遂改名望道,直至生命最后在留给子媳的遗嘱中仍强调为党工作。2020年6月6日,我们致信总书记表达新时代青年党员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的信心决心。“传”是历史的、动态的,有时间维度、实践维度,要强化制度保障、苦干实干;“忠实传人”具有价值维度、信仰维度,要强化目标追求、精神引领。总书记指出,待到《宣言》发表200周年之时,正是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 “让我们以实际行动迎接这个伟大时刻的到来。”
三是牢牢把握“做得更好”的目标要求。要实现这一期许,首先要深化“一轮自学、两轮领学、三轮现场考评”的培训机制,能“讲出一碗水”,心中要有“一桶水”,理论储备就要“一池水”。通过研读经典原著和文献,结合学习“四史”,不断提高政治素养、理论学养和个人修养,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怀有更大热情、更深感情,更坚定的自信、更自觉的使命;其次,深入机关社区、企业学校等地,调研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受众的需求,坚持分众服务、分类讲解,不断打磨不同版本对象的讲解稿,提高宣讲的针对性、感染力;再次,在做好馆内志愿讲解的基础上,依托《宣言》精神宣讲团等“走出去”,到企业、学校、社区宣讲,参与打造《宣言》精神情景党课、思政课,利用互联网推出融媒体系列视频课程等;最后,强化遴选、培训、考核、试讲等培养环节,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研究工作坊和“传帮带”等机制,努力造就更多受百姓欢迎的“金牌讲解员”。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这便是对老校长最好的纪念。
作者:周晔(系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办公室主任兼组织部副部长,《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指导教师)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