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这样一幅画面:办事再也不用去拥挤的服务大厅排队,只要把材料递交至家门口的居委会,工作人员连上系统便可远程帮办。数据在后台顺畅流转,曾经被一本本厚台账困扰的基层社工也从此摆脱手工维护信息的烦恼,基层真正实现了“减负增能”。
自上月起,试点近一年的浦东新区“远程智慧帮办”系统迎来了2.0版。全新的功能、进阶的服务,让不少基层人员直呼“管用、好用”。此前,市民政局曾立下目标,上海6077个居村委会今年内统统要上“社区云”。记者了解到,目前浦东新区的“远程智慧帮办”系统已实现与“社区云”的对接。居民们只要打开“社区云”,便可轻松找到相关入口,实现“家门口”办事。
2.0版嵌入“预约排号系统”,让系统真管用、好用
工作日上午10点,正是浦兴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最忙碌的时刻,大厅的等候位早已坐得满满当当。近18万的常住人口让浦兴路街道事务办理量常年居高不下。
一边是庞大的事务办理需求,另一边却是广阔的地域空间。与中心城区不同,浦东新区许多街镇辖区面积大,即便有分中心,对许多居民而言依旧距离过远。自去年起,浦东新区开始试点“远程智慧帮办”系统。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权限不下放的前提下,通过“远程智慧帮办”系统的连接,让居民们真正实现在家门口办事。
试点一年来,“远程智慧帮办”系统帮助不少腿脚不便的长者、家庭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烦恼。业务量的稳步攀升,更让系统开发者意识到,这样的解决方案的的确确“有市场、有需求”。
不过,在试点过程中,也有不少人吐槽系统“不好用、不管用”。原来,在1.0版系统时,居民们在居委会代办时无法看到自己的等候时间。一位居委书记这样比喻,“就好像是排队抢号,呼叫到你就是你了,完全没有一点心理准备”。上月起,2.0版系统在全区推广,其中一项重要改变就是嵌入了“预约排号系统”。如果居民发现等待时间过长,也可以选择直接将材料放在居委会,等到办理好后再来取。许多居民笑称,“买个菜的时间就办好了”。
后台数据顺畅流通,真正让基层“减负增能”
“远程智慧帮办”系统的一端连着居委会,另一端则连着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步入浦兴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专门辟出的近30平方米空间正是“远程智慧帮办”系统服务专区。4台电脑码放整齐,电脑后的服务人员手速飞快。在她们身后的显示屏上,可以随时调取相关信息。
“嘀……”正当服务人员们还在与另一边的居委会工作人员对话时,浦兴路街道荷一居民区社工项建妹刷卡进了专区。她的目标并非服务人员,而是放置在一旁的储物柜。这是街道专门向第三方公司定制的专柜,分别对应着辖区内40个居委会。
“居民们办理事项的回执、就医记录册等,我们都会放在柜子里,居委会工作人员每一两天过来取一次。”浦兴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王建胜告诉记者,定制专柜不仅可以节省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排队时间,更能让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将更多精力集中在为居民办事上。
自从专柜启用后,基层工作人员们还告别了一个烦恼——厚厚的台账。曾经,每次居委会工作人员帮办时都要填写“材料交接单”,包括申请人、申请事项、服务方式、材料份数等具体信息。王建胜说,服务量大的时候,一个月换一本台账都是常事。如今,所有流程信息统统“上系统”,工作人员们终于从繁杂的台账工作中解脱了出来。
“远程智慧帮办”系统正是当下上海以“数据之治”助推城市管理精细化的缩影。借助更信息化的手段、更便捷的科技工具,政府真正将社区一线的庞杂数据集成、共享、协同,助力基层精准画像、精细治理、精确服务。
作者:王嘉旖
图片:王嘉旖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