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3日,多伦路上的石库门里弄景云里,深藏在初秋澄澈的阳光和绿树成荫里。踏着鲁迅等作家的“脚印”,走进这座上海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里,来到孙信德先生的书法工作室。
孙老铺开纸,提起笔,行云流水间写下八个大字“铭记历史 砥砺奋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的特殊日子里,这幅力透纸背的大气磅礴之作,倾注着书法大家对国家对民族的无限深情。
“来上海前,我在家乡亲眼看到日本侵略者打进来,也亲眼看到他们投降。”孙信德说,从小历经的苦难,让他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1948年上海解放前,14岁的他从浙江奉化只身来到上海,从学徒、工人,到著名书法家,在不问寒暑的坚守中,锲而不舍、奋力书写,他说,“我今年87岁了,书法,造就我的经历,也造就了我的人生。”
孙老为人谦和,把自己定位为“草根书法家”。他记得,当年在江南造船厂工作,有一天车间主任让他回去写两个字,第二天交来。他从小就喜爱书法,学校有“大字课”,他写得总是最出色。当时厂里的写字小组要培养年轻人,他立刻被选中,光荣地加入了为新造的舰船书写船名的队伍。之后,包括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货轮“东风号”、远洋测量船“远望号”等在内的众多舰船,都留下了孙信德书写的船名。
站在5米高的脚手架上,以天地为几案,与海浪来相伴,用特制的油漆在钢板船头,书写3米多高的“大字”船名,为即将乘风破浪的舰船“画龙点睛”,是何等的气势磅礴!
孙老还记得,当年常常为文汇报等报社,用书法撰写报纸稿件的标题,夜里编辑登门请他书写,他总是欣然同意。2010年世博会期间,孙信德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用楷、行、草、隶、篆等多种字体创作了100多幅作品,在上海美术馆展览,为祖国喝彩。为普及书法,他书写的字帖,曾创造了5次再版、182万册印数的纪录。前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约他编写了《怎样写楷书》,从一点一横开始,起到了书法普及和教育作用。他说,接下来还会有《怎样写隶书》。
人如其名,书如其人。有人评价:“欣赏孙老的作品,不仅仅是感悟他的书艺,亦能品味生活、启迪人生。”数十年书坛辛勤耕耘、乘风破浪,孙信德先生以坚忍不拔的信念,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用激情澎湃的书法人生,诠释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今年遭遇疫情,白衣战士离开家乡、驰援武汉,他写下了一幅“大疫无情白衣有爱”,为守望生命的人们鼓劲。在当下“制止餐饮浪费”号召中,一副《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寄托了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美好风尚的不懈追求。
视频:祁骏 张挺
编辑:陈云峰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