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人民城市的重要基础,更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坚实底盘。
当下,围绕减负增效、科技赋能,上海基层进一步聚焦提升社区治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在依法治理、科学治理前提下,通过创新来最大限度地释放治理效能,让群众有最丰富、最直观的感知。
政策找人,正是诸多创新举措中的亮点所在。
我是谁,能享受哪些政策?
以往,即便求助一位老资历的居民区书记,得到的回答多半是:“我帮你回去问问清楚。”
是的,再能干的老书记也记不下所有部门的政策覆盖条件与范畴。
但是,大数据能。
依托不断进阶的“两张网”,上海正推动城市治理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
一方面,基于大民生数据积累,创建出民生体征,为社区建档、为家庭画像、为个人服务,谁头上有几个标签,可以匹配哪些政策、服务与资源,一清二楚。同时,释放大数据算力,精准识别“沉默少数”,对一项或多项数据进行勾连,把“打包”好的政策与服务主动推送到居民面前,把服务做到百姓开口之前。
精细化治理的当下,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一户户真实的家庭。
也因此,基于数据精算匹配的“政策找人”,充分体现了人民城市治理的温度、厚度与广度。
在基层社区,利用好战“疫”期间海量排摸数据,生成了居民精准画像,依托“一网统管”延伸入基层的信息平台,老龄化程度超过40%的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探索建立起“养老服务包”,让送餐、一日三照面、陪医陪药、家政等精准托底服务“自由组合”,并覆盖所有老人。
在社会救助领域,今年徐汇区通过低保数据库、人口数据库,并叠加相关参数进行智能搜索,发现50多名低保家庭应届大学毕业生,相关部门及时介入帮扶,“一人一方案”帮助这些困难家庭大学生顺利就业。
在民生服务领域,长宁区华阳路街道新近试点“一网通办”平台办妥“退休一件事”。市民只需上传相关信息数据,后台自动流转各职能部门,自动“集齐”相关表单与事务证件,“能想到的,来不及想到的,根本没想到的”事项都替你“打包备好”,办事者只需跑一趟。
赋能,才是最好的减负。
借助于“两张网”,强化了对居民区干部、社区工作者的业务赋能和技术赋能。他们一手掌握居民的个性化需求,一手掌握各类政策资源,依托背后的数据平台和强大算力,使两者间精准匹配,大大提升了工作效能和质量,更迈向“全科” “全岗通”。
政策自主打包,自主匹配,自主推送,自主服务——这一过程中,以科学把脉、精准画像来“抓准痛痒”;同时,深厉浅揭、分类施策,始终与民生所需、与人民期盼同频共振。这一过程,也汇聚了资源服务,汇聚了人心,提升了基层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满足了多数人的共性需求,结构性的利益诉求,也兼顾到少数人的沉默声音。
政策找人,通过“减负增能”,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出人的内生动力,充分参与人民城市的共建共治共享,更打开了全社会构建人民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美好蓝图。
作者:顾一琼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