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七月,烈日炎炎,位于奉贤海湾的武警上海总队训练基地练兵场上尘土飞扬,千余名学兵整齐列队迎接又一轮淘汰考核。片刻间,战术考核场硝烟四起、障碍考核场呐喊声此起彼伏、教学法考核场不断爆出组训新招法……随着最后一组5公里武装越野考核结束,成绩显示优良率达95%以上。近年来,武警上海总队训练基地牢固树立“对接实战”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让教学与战场对接,提升学兵能打仗、会打仗、谋打仗的综合能力。
向战而行,建设提升战力的“孵化器”
刚刚出梅的上海暑气蒸腾,室外地表温度最高超过50℃。预备特战队员集训队依然在烈日下推演战术、复盘战斗。休息间隙,当问起队员王子文的最大收获,王子文没有回答具体的成绩进步情况,而是向记者展示了自己手掌上裂开的虎口。
伤疤是预备特战队员们辛苦付出的见证。王子文说:“为练就迅速出枪、一招制敌的肌肉记忆,每天要重复拉动手枪套筒4000余次,身体因为据枪过久而僵硬,虎口也在一次又一次重复中裂开流血。”
“为了快和准,忍受酸和疼。”这只是预备特战队员集训“实战化”训练的冰山一角,战场救护、野外烹饪、营地搭建、隐蔽侦察等课目都需要队员们熟练掌握。在狙击训练中,记者看到导调组故意提高训练难度,加大狙击手身边的噪音和光线干扰,甚至专门挑选可见度差的雨天进行考核,锤炼预备特战队员们在极限环境下的战斗能力。
在训练基地,每一个专业培训都是按照打仗要求进行。在驾驶技能训练场,驾驶员陈良将战友和物资运送到指定区域后,自己也携带武器装备参与接下来的小队战斗,驾驶员摇身一变成了战斗员,甚至代理了小组指挥员的岗位。
战场中没有局外人。和陈良一样,参与集训的驾驶员们都抛弃了以往“司机只管开车、厨师只管做饭”的固化思维,转而通过刻苦训练,力争成为打仗型后勤尖兵。
从“学兵”到“精兵”,缺的不仅仅是经验,更要有“向战而行”的主动态度。教员孙春迪说:“没有‘一切为了实战’的思想根基和实践养成,即使培训方式再科学、要求再严格、考核再周密,战斗力生成也将与实战南辕北辙。”
教员为战教战,学兵为战练战。在这样浓厚的氛围下,学兵们不仅锤炼了适应战场的综合能力,更有了直面战场的自信与底气。
融合教学,构建制胜强敌的“准战场”
“本小队装备故障信号传输紊乱,请求上级支援!”预备特战集训的一次红蓝对抗中,某独立房内的“红军”某小队通讯信号突然失灵……队长王超百思不得其解:任务出发前明明测试了所有通讯装备,怎么突然失灵?
沟通不便导致此次演练“红军”失败,复盘时王超才明白,是“蓝军”进行了信号干扰。作为队长的王超也深感羞愧:自己只想到是否是装备故障,根本没想过是敌人的主动破坏!三个“红军”小队中,竟然没有一个精通通讯维修,面对一点点干扰就“战术失明”。基地主任高光清说:“眼睛里始终有敌人,脑海里时刻有战争,想领悟这句话真正的含义,必须真正将演练当战场,将对手当强敌。”
基地主动探索展开融合式教学组训,即打破原有教学体系中各课程条块分割、依次施训的教学组织模式,按照学兵在未来岗位上的任务需求和实战需要,将军事基础训练、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训练、专业战术训练、心理素质训练、战斗精神培育等融为一体,同步实施。
预提指挥士官集训队里,教练员马克强的名声十分响亮。他不仅仅是演训中刁钻苛刻的导调员,专门设置复杂战场情况;还是狡诈无比的“蓝军”专业户,让学兵们在训练中吃尽苦头。最近的一次山地捕歼战斗训练中,马克强带领的蓝军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将学兵组成的“红军”耍的“团团转”。
“训练上吃苦头不要紧,战场上栽跟头最致命。”复盘中马克强拿出了一份详细的地形图,每一条小路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如果敌人做了更多的战前准备,我们拿什么打赢他们?”在马克强看来,给学兵们吃苦头,就是帮他们将危机意识记在心头。
训练靠近实战,打仗才能不畏惧实战。目前,训练基地85%的课程设置了贴近实战的“红蓝对抗”内容;70%的教案一年内根据实际变化进行过更新;所有课目的阶段考核都设计了相应的实战背景;每个教研组每半月召开战法训法讲评会……
从“学兵”到“尖兵”有多远?训练基地正在用实战思维和创新实践,帮助他们完成从训练场到战场的跨越。
革故鼎新,打造未来战场的“试验田”
这是一次特别的任务演练——
一支由预备特战队员组成的“突击小队”按指令进入“地铁车厢”内解救“人质”,没想到“车厢”内狭窄的结构和拥挤的载客情况限制了队员们的发挥,平时在空旷场地训练的战术队形无法展开,“救援行动”以失败告终。
“失败不可怕,关键要主动思考,未来的战斗会在哪里打响。”教练员张有志介绍,在他眼中,官兵们驻守在繁华都市,训练的假想敌就要模拟这座城市中潜在的风险。
基于这样的认识,集训队尝试创新教学形式,将旧的、不符合潜在战场实际需求的训练从计划中剔除,根据执勤、处突中的实际任务需要出情况、做模拟。
最近一次城市武装巡逻勤务“一分钟到场处置”课目演训中,导调组预想了犯罪嫌疑人报复社会、在街头持械无差别砍伤路人后逃窜的恶劣情况。接到紧急任务后,“任务官兵”并不是简单地一分钟内到达案发地点,而是综合分析判断“犯罪嫌疑人”可能逃跑路线和可能再次作案的位置,成功围堵并控制嫌疑人,防止事态进一步升级。
“突发情况处置,去案发现场还是追击嫌疑人,体现了是否贴近实战的思维差距。”点评中,导调组肯定了“任务官兵”预判“犯罪嫌疑人”逃跑路线的果断决定,这也与基地结合实战创新战法的理念紧密相连。
“向战而训”成为共识,更多颠覆性的改变也由此发生。集训队在格斗训练中,取消了套路化、表演化的训练部分,更重视接近实战对抗的自由搏击等技巧教学;特战分队战术训练中,新增了巷战、高楼作战等新的假想情况,研究出一套针对特大城市行之有效的小队战斗方法;后勤学兵集训中,驾驶员们也能顺利应对“突发爆胎”“涉水驾驶”等高难度课目……
作者:何易 白文 鹿子舟
编辑:薄小波
责任编辑:徐晶卉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