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也是上海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和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的重要抓手。面向“十四五”,如何抓住机遇,如何推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7月25日,“新时代 新机遇 新崛起——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产业深度对话活动在上海举行。专家提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应以“二次创业”的姿态,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本次活动是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下,由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这也是“创见2020:高端产业引领”系列深度对话第一场。
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刘平介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体系较为发达,创新要素富集,国际化程度较高。生物医药经济总量占全国7.4%,院士、长江学者等高水平人才占全国1/5,创新药占全国1/4。2019年,本市生物医药产业经济总量38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全市范围内,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目前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以张江生物医药创新引领核心区为重心,临港新片区精准医疗先行示范区、东方美谷生命健康融合发展区、金海岸现代制药绿色承载区、北上海生物医药高端制造集聚区和南虹桥智慧医疗创新试验区为依托,“1+5+X”的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已经基本形成。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正加速从“创仿结合”向“首发引领”转型,且涌现出以“九期一”、呋喹替尼等为代表的全球首研新药和以PET-CT为代表的国际一流医疗器械。
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佳看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正面临难得机遇。特别是对上海而言,在技术、人才、产业基础方面,上海在国内都拥有无可匹敌的优势。背靠中国巨大的生物医药市场需求,以及国家对于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视,未来20到30年,在国内出现类似诺华、罗氏这样的药企巨头,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但在一片希望中,李佳提醒大家注意,全球生物医药创新格局中,我国仍然处于告别仿制为主、向模仿创新转型的阶段,国内药企创新实力不足,真正的原创新药寥寥无几,在全球市场份额微乎其微。与此同时,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源头创新不足、科技资源分散、产业与金融行业对接不充分,临床资源优势也没有对创新药物形成有力支撑。要让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尽快进入原始创新阶段,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据介绍,上海目前正全力优化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和服务机制,加强全市对产业发展的统筹,特别是在继续巩固提升基础研究领域优势的同时,上海近期的重点在于提升产业化落地能力。继2018年出台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之后,上海目前正在起草新的生物医药“三年行动方案”,同时也在积极谋划“十四五”规划,以及其他相关的产业政策。在成立市领导联系重点产业机制、“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之后,近期上海又进一步优化机制,设立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工作专班,由各部门分管领导担任专班成员,以迅捷、及时的反应速度,协调生物医药领域与项目落地、企业服务等相关政策问题,推进产业发展。
药物所的李佳表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当前需要“二次创业”,重点是加强在生物医药产业链“两头”的薄弱环节,也就是源头创新与末端产业化。他建议,通过建设国家实验室,整合创新资源,形成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合力,重点是建设药物标靶大科学设施。同时,应在上海建设新药研发加速器公共平台,汇聚创新研究和产业化资源,引入创投和风险投资等,形成紧密的资本链创新链。
市经信委总工程师刘平表示,通过各方协调,生物医药领域的好项目,在上海将不会缺土地。针对初创企业,上海的众多特色园区将为其提供标准化物业,满足成长需求;待其具有一定规模后,将支持其拿地并定制厂房。
在金融支持方面,据透露,今年下半年,总额度500亿元的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基金有望启动,首期募集目标为100亿元。
作者:张懿
编辑:周渊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