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尚未完全平息,受冲击的经济尚在恢复,但全球首屈一指的工业软件公司达索系统的“中国攻略”正显著提速。这家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软件巨头,将在上海扩大投资、深耕生态——今年内,其原本在日本东京的亚太区总部将迁入上海,同时还将在浦东新区设立生命科学与智能制造创新中心。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达索全球执行副总裁罗熙文说,上海是全球最有创新活力的城市之一,疫情更加坚定了达索的中国策略:in China,for China,with China(在中国、为中国、与中国一起成长)。
互信互利,在华业务不断加速
在工业界,达索的名字如雷贯耳。全球几乎所有车企,都是达索三维设计软件平台的用户。形象地说,这套系统为汽车设计师提供了一支类似神话人物马良所拥有的“神笔”,新车被“物理地”制造出来之前,就已出现在达索构建的虚拟三维世界中,不仅能看到外形,还能试驾试跑,以测试性能。实际上,在达索的虚拟世界里,全球的工业设计师们不断植入在研在建的飞机、船舶、道路、楼宇……以优化方案、降低成本,目前甚至连人的心脏、大脑、关节等,也已着手虚拟仿真,有望让医生根据“数字化克隆”的器官,预测将来的疾病,并设计疗法。某种意义上,达索已成为工业、建筑、医疗等众多行业创新的重要支撑。
在达索进军中国市场的15年中,其融入本地创新生态的深度和方式堪称典范。作为“赋能者”,它参与一系列“大国重器”的研发,支撑了C919大飞机、远洋船、火箭、高铁,以及千万家制造型企业;同时,中国巨大的市场也为达索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年来在华业务升幅持续保持两位数。
达索在中国的发展,显示出中国市场与外企完全可以深度融合、包容信任。用罗熙文的话说,上海市政府认可达索,将它视为本地创新生态的催化剂。中国商飞也曾公开表示,达索已成为中国商飞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而反过来,达索也对中国付出了足够诚意——特别是今年,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建造过程中,达索不仅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建筑的设计验证,还把相关软件全部捐献给医院设计方,“很高兴为中国抗疫贡献力量”。
跨越文化的互信,可以激发出非常正面的化学反应。罗熙文说,达索中国正处在加速期,“中国和上海对我们来说极具战略意义,在这里,需求源源不断,我们也可以给各行各业带来价值”。
把握未来,融入上海创新生态
从2012年开始,罗熙文一直常驻上海办公。在他看来,上海是非常国际化的城市,有优良的营商环境,外国人要留在这里发展,在生活方面也能得到充分支持。但最重要的是,上海是全球最具创新力的城市之一,蕴藏着巨大创新能量,聚集了大量创新企业和人才,“创新是最重要的,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
事实上,自罗熙文“落户”上海以来,达索亚太区总部的一些职能就开始陆续从日本东京搬到上海。不过,随着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不断显现,特别是在看到疫情之下中国经济的一些积极信号之后,公司决定,加快迁移力度,亚太区总部预计年内就将基本迁入上海。同时,还会进一步加大在沪投资,深度融入上海创新生态。
罗熙文说,疫情期间,中国表现出极强的韧性与弹性,有越来越多的商业机会出现在数字技术领域。“我们相信,危与机相伴相生,疫情在给世界带来巨大冲击之余,也提示我们要用全新思维来工作和生活。我们把亚太业务的重心迁到上海,更好地服务中国和亚洲经济蓬勃发展的势头。同时,我们要扩充角色和能力,从而更好把握未来。”
他透露,未来五到十年,达索中国的员工数量,将从目前的600人扩充到2000人。同时,公司近期将在浦东设立一个全新的创新生态枢纽。“它不会是一个传统的创新中心,甚至找不到一个现成的词汇来描述它。我们希望这个中心能成为产学研一体的机构,集合各行业的经验与人才,服务包括大企业、创业公司以及大学生在内的所有人。”
作者:张懿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