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外马路,临江而立,它见证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滩十六铺的繁华。
彼时,黄浦江上,南来北往的货船、客船应接不暇,以“沙船集市”为名,描绘的就是当时江上往来千帆,恍如集市的盛景。盐码头街、公义码头街、新码头街、竹行码头街、王家码头街等等,这些都是与外马路相交的支小道路,也成为当下城市形态肌理的一种表达。
随着城市变迁,城市功能改变,产业结构调整,外马路也迎来了蜕变,原来的果蔬批发市场转移了,污泥码头取消了,随着“一江一河”景观提升,今年,外马路有了崭新面貌。
记者今天从黄浦区建管委获悉,为结合黄浦滨江的整体景观要求,布局城市慢行体系,此次外马路改造工程充分考量了城市滨江步道的要求,通过压缩车行道空间,增加步行、骑行空间,充分释放人行、慢行的要求,以融合整个黄浦滨江的景观需求。
不同于普通道路的绿化景观配置,外马路上的景观层次也更加丰富,沿线道路不仅多处预制艺术花箱,同时选种北美枫香,春夏叶色暗绿,秋季叶色呈黄、紫、红多色混合,不同的季节,体验不同的风采,也注重穿插城市景观小品——花草亭,以不锈钢结构雕塑为主要景观打造的小游园,提供休憩赏景的场所。
此外,改造中更加注重布局简约的城市设施。通过合杆整治,整个路段现立综合杆121根,24个箱体采取集中设施带“隐形化”放置,减杆率达到52.2%,合杆率达到100%;整个路段达到了“多杆合一、多箱合一、多头合一、多井合一”的整治要求,提升了整个滨江面貌。
当然,外马路上不止于此,新的CBD已经建成,老的库房已经完成商业改造。从“沙船集市”到滨水步道,这里将成为黄浦新的人文地标。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顾一琼 记者 周辰
编辑:唐玮婕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