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三家分别注册于上海和江苏的公司,通过长三角“一网通办”完成了一次高效率的跨省“转会”。其中,原属上海的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从青浦区迁入苏州市,而原属苏州的两家企业则移到青浦区。三家公司在办理跨省涉税迁移手续时,体验到全程网办的待遇,而且当场办妥。
这种办事的便利度,折射出的是长三角构建政务服务“一张网”的成绩。长三角“一网通办”自从去年5月开通以来,造福了大量企业与百姓。统计显示,一年来,在线上已实现66项服务事项的跨省通办,完成全程网办约270万件;在线下,沪苏浙皖共开通540多个专窗办理点,实现了对长三角区域内城市的全覆盖。
从“能办”向“好办”发展,这是长三角“一网通办”正在追寻的目标。类似企业迁移这种“最多跑一次”的跨省便利化服务,未来将越来越多,从而助力创新要素在长三角畅通流转,助力一体化深入推进。
数据流动越来越畅通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基础是数据互联互通。依托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的支撑能力,借助新建成的长三角区域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长三角已累计交换数据信息370万条,实现了身份证、结婚证、营业执照等15类高频电子证照的跨省共享。一年中,三省一市政府部门共完成跨省身份认证65万次,各地政务App上,共完成电子亮证400多万次。
数据的跨省流动,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据介绍,基于长三角联防联控机制,三省一市于3月初完成健康码互信互认,支撑区域治理协同与服务联动。在交通出行、社区防控、复工复产等场景下,持码人员无需多次隔离或者出具健康证明材料,可以一码通行。
在推进跨省共享过程中,长三角也在一些局部地区尝试新的数据应用模式。比如,青浦区和嘉善县率先启用长三角“一网通办”电子印章,不仅取代了原先的人工盖章,提高了跨省办事效率,而且,电子印章每次使用都会被记录,实现无死角管理。目前,该电子印章已覆盖长三角21座城市的253个办理点,在该范围内,可以做到“一点盖章、全网互认”。
“最多跑一次”打破省界
“数据通”归根结底是要实现“服务通”。过去一年,在三省一市,“最多跑一次”的办事体验正在不断打破省际行政边界。
目前,随着越来越多居民在长三角区域内跨省工作,他们在异地办事时,有时会被要求提供婚姻登记、独生子女等档案材料。以往,为了拿材料、办成事,百姓不得不专门进行一次长途旅行;而目前,受益于三省一市打通的档案业务系统、电子证照库和物流平台,申请人可以在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远程提出申请,属地办事机构完成查询后,会将档案材料通过统一的物流平台完成分发,从而做到“零跑动”。
统计显示,目前长三角可跨省通办的服务事项合计达到66项。一年来,长三角“一网通办”服务企业办事超过30万件,个人办事约240万件。除了结婚证、独生子女证等民生档案之外,可异地查询办理的文件还包括贷款缴存使用证明、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等。
对快速成长的长三角“一网通办”来说,能跨省办的绝不止信息查询。去年进博会期间,一家注册在苏州市吴江区的贸易公司就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现场拿到营业执照,这也是横跨“青嘉吴”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揭牌后,青浦区、嘉善县、吴江区三地发出的第一张“跨区域通办”营业执照。截至目前,“青嘉吴”共发放此类执照34张,跨区域通办模式越来越成熟。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强化线上 “一网通办”能力之外,三省一市还全力构建统一线下服务网络。目前,长三角区域内41座城市已开通“长三角事务办理专窗”,总量达543个。
电子证照应用将有突破
今年是长三角 “一网通办”启用的第二年,来自权威部门的信息表明,今年内,加强电子证照应用、进一步扩大跨省通办事项,将是三省一市着力推进的工作。
目前,长三角电子证照库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在政务服务领域开始推进应用。而未来的重点将是把电子证照从“政务服务”向更多社会化场景拓展,形成标志性突破。比如,基于驾驶证、行驶证的电子证照,三省一市执勤民警在路面查验中,将会对驾驶人通过沪、苏、浙、皖官方渠道出示的电子驾驶证、行驶证给予认可,也就是说,三省一市的驾车人在长三角区域内开车,只要有一部手机,将来不一定需要携带纸质驾驶证或行驶证。此外,三省一市居民通过本地政务服务App亮出的身份证电子证照,未来也有望被长三角的宾馆旅馆接纳,从而实现扫码亮证入住。
此外,今年长三角还将加快推进30项高频精品跨省通办事项,打造统一的办事入口、统一的申报界面、统一的业务流程、统一的办事体验,实现线上申报、受理、办理等深度对接,无感切换办理跨省业务。这些做法,都将为进一步激发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作出贡献。
作者:张懿
编辑:薄小波
责任编辑:邵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