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沪苏湖高铁正沪苏湖高铁式开工。
兴奋的何止是上海人湖州人和苏州人,长三角人都高兴。这个6月,高铁将成为长三角的热词——6月底,两条意义重大的高铁具备开通条件,并将投入运营。一条被誉为“华东第二通道”的商合杭高铁的合肥至湖州段,未来将在湖州与沪苏湖高铁交会;另一条是通沪铁路,跨过长江,串联起南通、苏州和上海,未来随着盐通高铁的贯通,它还将连通苏北,通往北京,成为又一条京沪高铁通道。
除上述铁路之外,今年长三角铁路计划开通商合杭高铁合湖段、通沪铁路赵甸至黄渡段、连镇铁路淮镇段、合安高铁、衢宁铁路、皖赣铁路芜宣段等,年内力争开工建设通苏嘉甬、沪嘉杭等,未来还有杭绍台等高铁值得期待。今年长三角铁路建设投资计划占全国铁路近六分之一,新线里程占全国铁路新线四分之一,创了纪录。
想想2009年之前,距今不过11年,经济相对发达的浙江一直是个“铁路小省”,当时浙江人均铁路里程不过2.54厘米,不过半根火柴;而江苏的铁路线主要集中在苏南,广袤长江以北地区则少得可怜;曾几何时,安徽只有途经淮南的一小段高铁,被戏称为“盲肠”,那时的合肥原不像如今四通八达……不得不感慨,高铁重塑长三角。它几乎彻底改变了长三角人对沪苏浙皖城市间的“距离感”,别说跨省、跨市通勤了,一天内利用高铁穿梭多个长三角城市不在话下。轨道上的长三角,便利百姓工作生活,也正重塑长三角城市的角色分工和经济版图。
城市的潜能
高铁能带来什么?多一条高铁能多大程度地改变一座城市?
目前,湖州人可能未必想象得出,芜湖人可能更懂。6月底,芜湖也可以自称“高铁枢纽”了,商合杭高铁贯通,与宁安高铁在芜湖十字交叉,芜湖人可以沿着长江一路到南京、安庆,又可以跨过长江很快地抵达合肥、湖州和杭州。
芜湖市铁建处综合财务科科长刘宇宏记得,2015年12月,宁安高铁正式开通时,“所有座位被芜湖市民包圆了”。通车当天早上,南京至芜湖的车上人很少,但早上7点多从芜湖往南京的票,早早卖完。刘宇宏和铁路办的同事们四处打招呼,希望能给几位芜湖铁路人留几张票,也没能留住。
宁安高铁开通后,在芜湖逛街购物似乎就不香了,芜湖人的新风尚是,下班后乘坐高铁30多分钟到南京,车费也不过31.5元,之后乘地铁前往南京新街口,逛街吃饭后,乘坐晚上9点多的高铁回到芜湖。刘宇宏还有朋友,为了吃一顿当时芜湖没有的海底捞火锅,专程跑到南京,当天返回。
记者在各类推介会上,常有领导为即将通高铁的家乡“打CALL”,说起未来高铁连接上海,就能“朝食小笼包,夜游某某地”,文旅提升城市形象只是一方面,更关键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融。比如,现在南京与芜湖之间的高铁每天通行数量在30对左右,诞生了一批跨省上班族,此外还有芜湖企业开始利用南京的科创资源,谋求转型升级。安徽省社科院城乡经济研究所所长孔令刚告诉记者,以合肥举例,在合蚌高铁之前,合肥通过铁路的对外联系不强,后来高铁让合肥成了米字型枢纽,四通八达的高铁带动各经济要素,让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快、商务成本低等优势得以释放。
从湖州出发,经宁杭高铁,往北往南都能到上海。看似条条高铁通上海,实则很绕,要么过南京,要么经杭州。湖州人去苏州或上海,高铁不如高速快,不少人期待,能有一条拉直的高铁线。
早从2015年起,人们就关心沪苏湖高铁,但凡有点风吹草动,网络上都有一番热议。毕竟,对于湖州而言,湖州人常说自己区位优越,位于沪宁杭中间,又紧挨着安徽,但与上海不通高铁,交通区位优势很难发挥出来。如今好了,“湖州枢纽”呼之欲出,未来湖州不仅能便捷抵达沪宁杭,还成为苏浙沪一批城市通往安徽的咽喉要道,湖州在经贸、文旅上潜能,将被沪苏湖和商合杭高铁挖掘出来。
湖州之外,宣城、芜湖、南通、盐城等地的潜能,也待高铁发掘。
高铁“留白”
周杰退休前是湖州分管交通的副市长,他仍然记得让湖州高铁迎来春天的2006年。
那一年宁杭高铁被提上日程,他成了湖州段高铁建设的总指挥。2007年,国家准备编制《2008年至2020年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让他们看到这是一个湖州高铁发展,以及融入大上海的好机会。当年,湖州便编制了湖苏沪城际轨道的必要性研究,并召开研讨会,2008年项目进入《规划》并报送国家发改委,次年正式获批。
也正因沪苏湖,才引来商合杭高铁经过湖州。原本商合杭是从安徽宣城直接到杭州,而不经过湖州。如接到湖州,既可到杭州,又可到上海,对此时任安徽省主管铁路建设的发改委副主任听了很兴奋,最终争取接接到了湖州。
如今说来,这是战略上的“留白”。在谈论铁路话题时,“留白”是经常被提及的关键词。通沪铁路经过的沪通长江大桥就有“留白”,下层为双向四线铁路,其中双线则是为未来的通苏嘉甬铁路准备。芜湖也有“留白”,同样是在大桥上——商合杭长江公铁大桥的下层铁路桥面,包括双线商合杭高铁线及双线市域轨道线,后两条,被留给了未来可能建设的合肥至芜湖市域铁路。芜湖人还考虑,建议将老淮南铁路绕到城外,让未来的市域轨道利用这一线路铺设。刘宇宏介绍,附近的南京和合肥动车所能力趋近饱和,有望成为高铁枢纽之一的芜湖,正在争取建立动车所,不仅满足自身发展,也能够让车辆的排布更为合理,目前选址已经基本确定。
在宣城,宣城市铁路(机场)建管中心副主任王宏伟介绍,在宣城站建设过程中,还为未来南京到宣城、宣城到绩溪的高铁线路预留了接口,前期工程也已提前实施。去年,刘宇宏曾前往浙江甬温台三城考察学习市域铁路建设,这让他对于市域铁路有了一些新思考。浙江宁波、绍兴利用既有的萧甬铁开行,实现宁波、绍兴等城市的跨市联通。他在想,连接芜湖与宣城等城市的皖赣线,是否可以利用这种模式,节省投资的同时,充分利用运能,服务沿线小城镇,又让更多人在宣城、芜湖换乘高铁。此外,正在建设中的芜湖宣州机场,也在原有铁路线不远处,如要实现空铁联运,只需要新建几公里联络线,便可满足需求。
着眼长远,提前谋划,一张蓝图画到底,应该是长三角各城市发展的常态。随着高铁在长三角越织越密,更多长三角人期待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串联称网、互联互通,类似的“留白”,将更迅速连接起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人”。
关键是“人”
2013年,家住上海长宁区的江维,开始在浙江湖州南浔创业,自此开启双城生活。他是湖州明朔科技联合的创始人,现在有两个孩子的他,一般周末会回到上海的家中,要是哪周不回,家人会来到南浔。他有了新盼头,等到沪苏湖高铁开通之后,不仅将大大缩短自己和家人往返南浔的时间,也将方便客户往来。
江维的公司原本在上海张江也有设点,用于公司对外承接项目和招揽人才,现在公司最重要的架构、算法工程师还在上海和杭州,其中15%到20%的科研人才在上海。现在,湖州南浔在上海松江,买下了一幢大楼,通过这个窗口吸引上海人才。看中松江“窗口”的还有安徽宣城,宣城已投资约5亿元,建立宣城在沪科创飞地,着力解决宣城科技资源缺乏困境。
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童达清,从上世纪末就开始,每年要数十次前往南京和上海等地图书馆查阅资料。宣城向北去南京还算方便,向东去上海可麻烦,G50高速的堵车,是“出了名的”。去年中秋,他的一个朋友自驾前往上海,前一天下午走,第二天早上才到。宣城与杭州是邻居,可跨省过去也不方便——1990年,童达清因考研去杭州,早上8点乘坐汽车出发,12点左右到湖州吃饭,下午3点多到杭州汽车站,200公里路程要跑上8个小时。回想过去,他感慨当下:很多宣城人在上海就业,而且宣城还有上海的“飞地”白茅岭和军天湖农场,未来这里有望成为沪苏浙皖合作的重要区域,交通必然要先行一步。
高铁串联起越来越多的长三角城市,不同城市的特色能柔性组合,比如科教资源密集、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制造业发达……这些要素和特点能通过人的快速流动,兼而有之,碰撞交融,提升长三角整体竞争力。
江维的公司,已在湖州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将石墨烯复合材料应用在照明领域,已为全国80余个地级市累计完成40多万盏路灯节能改造。“我们公司150多人中,湖州本地人只有50人,越来越多的外地员工选择在湖州安家,因为这里生活环境非常好、置业成本又低。”江维说。2016年,彭武龙从成都一家科研院所加盟湖州的高科技企业,成为发动机工程师。“这里房价不贵,家人都比较喜欢,政府还有购房补贴,准备在湖州买房安家。”彭武龙说。
在南通,虽然新的火车站尚未完全建好,已有楼盘打出“半小时到上海上班”的广告。当地报社和宣传部门,谋划过好几场谈论通沪铁路通车后情况的座谈会,其中一项主要内容,便是“跨省上班的可能性”。在盐城,一位负责人说,以前老有从上海来的客商抱怨,一早出发,到了盐城已经午饭时间,半天没了。而预计今年通车的盐通铁路,能接上沪通铁路直达上海。
在长三角尤其是苏北和安徽等地,人们最爱谈论的便是“高铁通了,会有哪些变化”;人们在长三角出差、旅游,第一反应也是上网买高铁票。比如浙江的衢州、丽水等地,曾经对上海人而言,是“路上至少要一天”的偏远地,如今不过两三小时的路程;再比如江苏的南通、泰州等地,曾几何时要长途大巴一路卧铺,有时候还要搭过江汽渡,而未来到长江北岸对上海来说,不过是“喝一杯咖啡”的时间。
高铁连接了人,而人的连接将带来更多的发展可能。
来源:上观
编辑:施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