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蛋炒饭看似平常,对于高龄孤老来说,却可能成为每一天最大的期待;一个嘘寒问暖的电话听上去普通,对于担心病毒的人来说,也能起到心理安抚的作用……
“每一个特别的你,都和我有关。”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特殊群体的生活保障牵动人心,浦东周浦镇涌现出一个个暖心故事,让整座城市充满了爱的力量。
永不迟到的蛋炒饭
自从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规定外卖一律不准进入后,海达居委的同志们又多了一项工作——充当“外卖员”,每日给社区的老人送餐上门。为了让老人营养均衡,对每日订餐品种,居委干部也是动足脑筋,变着花样换菜品、小吃等轮番帮订,让老人吃的开心。
这天,海尚乐苑83岁的高龄孤老正在等着他的午饭。虽然户籍不在周浦,但居委里也有专人联络。另一边,居委忙得热火朝天,转眼到了12点,居委干部拿出方便面正准备泡,突然想到还没顾上给老人订饭。懊恼之余,想着再叫外卖也要过1小时才能送到,这样老人要饿坏了,几个人紧放下自己的方便面桶,就地取材立马给老人炒了一份蛋炒饭。从此以后,联系老人的同志又在手机里多设置了一个闹钟,名字就叫“永不迟到的蛋炒饭”。
也难怪,膝下没有儿孙的老人说:现在我每天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等待我们海达居委干部来“投喂”。即使屋外疫情严峻,但屋内的这位老人却感受到了满满的关怀和人世间的温暖。
“亲情陪伴”计划
叮铃铃叮铃铃,中城苑居委同志一看来电显示,赶紧拿起电话。电话里,杨阿姨焦急地说,“我今天听说有有一名租客从外地回来,住进来了,不得了不得了,要是他带了病毒,我怎么办啊?”
杨阿姨是中城苑一位特殊的居民,身患残疾人又是独居老人。自疫情开始以来,她一个人独自在家,一直都心理焦虑不安,总是担心万一生病了,没人照顾。
这天,她了解到同幢楼里有一名租客从外地返沪,焦虑地打电话来询问。居委干部接到求助后,耐心细致跟她解释——租客已经签了健康信息登记表、身体正常,也会做好防护工作,请她安心。同时,也再次关照杨阿姨做好个人防护,“下次来看你,再给你带几个口罩来啊,你别怕,有我们在。”她听到这句话,才放心地放下电话。
了解到杨阿姨的实际情况后,居委干部们给她量身制定了“亲情陪伴”计划。一方面,生活上给予关心。由于杨阿姨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支付功能,腿脚也不方便,居委干部下班后上门为她缴纳水电费;看看她缺少的生活用品,及时帮她采购并送到家门口……只要她一个电话,居委干部每次都会尽力帮忙解决。另一方面,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利用工作间隙,隔三差五打打电话,上门了解其身体状况,与她聊聊家常,谈谈疫情形势,挖空心思分散她的注意力。杨阿姨说,现在接到居委的电话或者看到居委干部上门,哪怕只是一两句慰问,心理都特别踏实,居委干部都成为了她的精神依托,她深深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别样的温暖。
来自邻家妈妈的母爱
牛桥村有一名孤儿小金,一直和外婆一起相依为命生活着。村里的社工王芳,去年12月通过周浦镇妇联,主动申请成为了小金的邻家妈妈。
小金同学由于特殊的家庭情况,精神状态有所下降。王芳坚持每天通过走访或微信等形式进行情感交流,对她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等给予关爱;之前还坚持每周陪同去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处咨询,用专业的心理辅导去引导,希望能让小金敞开心扉,走出心理阴影。
在疫情期间,王芳为小金及她的外婆送去了口罩、手套、消毒液等防疫物品,还手把手教会了她们正确佩戴口罩的方法。她反复叮嘱小金要学会在疫情中正确保护好自己,保护好自己的家人。她为小金购买了衣服、被子等生活用品,隔三差五购买新鲜水果并亲自送上门,千叮万嘱小金疫情期间戴口罩,勤洗手,房间注意多通风,尽量不要出门,有什么问题立即联系,不要怕麻烦。
现在,王芳每天都会抽空打电话给小金小朋友,询问她的身体情况,叮嘱最近要注意的事项,并及时疏通心理难点,在生活、学习等更方面给予小金更多的关怀与呵护。
作者:唐玮婕
编辑:周渊
责任编辑:张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