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工人进入上海隧道武宁路快速化改建2标段建设现场前测温
“80公分,排队注意保持距离”“请展示出入证,个人信息登记下”“帽子抬一下,测体温”“36.5摄氏度,可以进工地了,请注意全程佩戴口罩”……要进入上海隧道武宁路快速化改建2标段建设现场,这是必不可少的流程。在登记点,还有小喇叭循环播放着“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进出工地请自觉配合测温及实名登记”。今天,这一市政重点工程复工,工地情况备受关注——施工人员来自五湖四海,如何做好疫情防控?上午9点,记者来到复工建设现场,看看他们为复工做了哪些准备,复工后又有哪些举措。
“我们天天盼着复工,好挣钱嘛!”一名工友告诉记者,现在复工的人员都是未离沪人员,“我们年前就报名了公司的应急小组,疫情发生后,我们春节期间20多天都在公司基地,一步也不能出大门”。昨天,他们才从基地宿舍搬到了工地附近的宿舍,三人一间,每天有专人负责送饭、送口罩,“一天两个口罩”。
↑普陀区防疫指导员现场指导工人戴口罩
“今天开工的工地也是根据疫情期间的复工人数等各方面情况综合考量后,临时进行调整的。”据2标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标段内复工的管理人员为16人,务工人员26人,这40人均为留沪人员。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时,提交的项目经理签发的《临时通行证》——未离沪人员为白色,第一批返沪人员为红色,只有经过医学观察、信息核实、防疫与安全专项交底的人员才能录入系统。最后,由门岗测温,合格才能登记进入,目前工地对所有进出人员一日两测,在工地期间还要隔两三小时再测。若发现异常者,立即管控,并及时通知属地疫情防控部门,通过绿色通道快速送至指定的发热门诊。
“在复工前,我们就做到了人员底数清、行踪清、健康状况明。”2段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复工前他们就设置了疫情隐患排查机制,对所有管理与施工人员进行“全排查”。除了严格执行返沪人员的申报审批制度外,要求分包负责人询问并核实其个人信息、返沪路径、健康状况、前15天行动轨迹等,对返沪后的施工人员以最快速度建立“一人一档”,并与班组、作业人员层层签订《疫情防控责任书》。
↑图为开工现场
另外,项目将对安徽等方便集中输运的工人,组织“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返程服务,并提醒工人们返程途中做好佩戴口罩等基本防护。到沪后,所有返程人员都住在独立区域的医学观察宿舍内,一人一间,并报备所属区委及街道。设“疫情防控管理员”专人管理——为观察对象提供一日三餐,每天监测体温和健康情况,且“一人一卡”做好记录,开展心理疏导、日常采购等互动。同时,各分包队伍同步配置“防疫责任人”,按网格化管理,建立24小时应急沟通机制及信息报送机制,每日在工作群里汇报测温、消毒、人员实时情况。
在施工组织上,项目改进生产作业方式,采取“小规模、分工种、分工序”的作业方式。在管理方式上,采取分散班前教育与技术交底,采取“高考式”分桌用餐、错时用餐等措施,并通过微信工作群及时传达疫情防控动态。
↑工地现场刷二维码可了解防疫指南
在宿舍大楼,设有废弃口罩丢弃点,便于清运。有“专职卫生员”每天对办公区域、宿舍区域、食堂、厕所、会议室等关键区域进行每日不少于2次的消毒措施,对走廊、卫生间、门把手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随时进行动态的消杀,并做好消毒记录。在项经部内开设“防疫专栏”,内含防疫规章制度、专项方案、返沪人员台账、测温台账、消毒登记、防疫宣传等。
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已成立疫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一旦发现可疑病例,施工现场一律停工,并及时报告属地建设和卫生防疫行政主管部门采取隔离措施。同时,将疫情层层上报,每层级不得超过1小时。
另据上海建工集团1标项目总工程师介绍,标段场内共54人,其中物业到岗12人,务工人员23人,其中2人未离沪,21人均为14、15日返沪,无特殊情况月底项目可以复工。目前采取“三色工作证”——可复工的工作人员为绿色,访客为黄色,留观期的为红色且限制行动范围。
作者:单颖文
摄影:袁婧
编辑:周渊
责任编辑:张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