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武汉宣布封城后的第8天。同一天,杨浦某小区一位业主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也是该区第一例确诊案例。
跨越800多公里,这是小区居民第一次感受到病毒距离自己如此之近。传染性强、老年人易感,社交媒体上的纷繁信息扑面而来,也携来包括恐慌、焦虑在内的种种杂糅情绪。
确诊病例的出现,仅仅是一个开始。以此为起点,一系列细碎的问题在特殊时刻被一一放大。确诊病例的老伴如何隔离?同一栋楼的居民需不需要向单位报备?
一时之间,裂缝、怀疑,种种不安情绪弥漫在小区上空。就在此时,小区里的青年社区联谊会挺身而出。他们大多是80后、90后小年轻,掌握着一技之长,有些是医生、律师,有些是教师。关键时刻,他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安抚居民焦虑情绪,一点点充实起他们的居家隔离生活。
“传谣很容易,反复确认却很费劲”
恐慌、焦虑的情绪往往会让许多人丧失原有的理性判断。这也是为何特殊时期,总有许多人传谣能轻易取信的原因。
第一例确诊案例的出现,让本就受疫情困扰的小区更加人心惶惶。对于确诊案例家庭的一切风吹草动,自此都成了小区业主群里的热议话题。一切细碎的怀疑、不安,在确诊案例家庭中的女儿、女婿疑似又返回小区这一天升至最大。
这一天,有小区居民在群内汇报,“确诊案例家庭的灯又亮起来了”。一句话,立刻在微信群里激起了千层浪。原来,这户家庭的女儿、女婿前段时间去日本旅游,家里的两位老人在此期间接连确诊。为安全起见,居民们希望他们度过医学观察期后再回社区。此前,他们在酒店自行隔离7天后,曾想过返回社区居住。不过,经过社区居民、居委会的一番劝导后,他们又决定不回来了。有了前车之鉴,一些参与劝阻的社区居民们仍心有戚戚焉。
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打消居民们疑虑,青年社区联谊会主席刘魏巍以及其他成员立马联系了小区物业,再由物业联系房东,最终再由房东确认这户家庭的女儿、女婿并没有返回小区,而只是忘了关灯。一番操作下来,着实费劲。但迅速及时的信息公开,却让业主们第一时间放下了谣言、打消了顾虑,也弥合了彼此之间的误会、矛盾。
那股浓郁的消毒水味,正是安心的味道
自小区发生确诊案例后,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方式成了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对与确诊案例同住一栋楼的102户小区居民而言,他们不仅要开始闭门14天,甚至还要不时回忆确诊案例在社区内的行动轨迹是否与自己重叠。买菜、扔垃圾、散步……抽丝剥茧的复盘过程就像“破案”一样。
此时,小区内的消毒措施仅限于疾控中心全楼喷洒的那一回,日常规范性消毒制度仍未建立。刘魏巍等热心业主想到,既然社区居民们如此焦虑病毒传播,不如他们就自己动手开始各种消毒、清洁,将防护措施做到位了,居民们自然也能在这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里保持镇定。
“进门的把手和电梯按钮我用酒精已经擦过了,进来的朋友如果碰到湿的,不要担心,是酒精……”一天上午,刘魏巍拿着酒精棉片擦拭了自己所在楼组的电梯按钮和门把手,并提醒其他居民注意安全防护。
刘魏巍等人的暖心举动,很快得到了其他业主和小区物业的支持。如今,小区已建立起了一整套规范的消毒流程。上午8时、下午3时,物业准点开始对全小区公共区域进行两轮消杀。楼层、电梯轿厢按键、楼层显示屏、电控门门把手等重点区域,每天3次消毒擦拭。
对许多居民而言,那股弥漫在花园里、楼道间的消毒水味,在这一特殊时期正是最安心的味道。
线上“云课堂”,一次难得的亲子教育
2月17日,这是沪上许多中小学生最特别的“云开课日”。不过,对于该小区的小朋友们而言,“云课堂”的形式并不陌生。
自小区发现确诊病例第二天起,每天晚上7点半, 创意美术、少儿书法、儿童舞动、趣味数学、动漫画、表演与主持、素描等项目课程便轮番上阵。父母、孩子共同互动参与的课程形式,也让这段特别的“宅家生活”意外成了亲子教育的最佳时期。
早在疫情发展之初,刘魏巍就带领青年社区联谊会筹谋联系周边的教育机构为社区居民共同提供在线公益教育课程。“这类教育课程我们以前也一直在做,只不过这次从线下搬到了线上。” 刘魏巍说。项目的效果很理想,不少小朋友在学校的“云课堂”开始后,也仍继续坚持。
2月13日,扛过了336小时观察期的社区迎来“解禁时刻”。自这一刻起,拥有健康证明等齐全资料的家政服务人员、保洁人员,经过业主沟通后,将被获准进入社区。伴着空气中仍然弥漫的消毒水味,社区又渐渐恢复往日活力。
作者:王嘉旖
图片:叶辰亮
编辑:周渊
责任编辑:张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