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微信票圈里流传着一个如何预防病毒的民间小段子:
第一步,打开“微信运动”
第二步,找到步数排名前十的人
第三步,远离他们……
然而,也许你们并不知道,就在你们社区,就在你们身边,那些一遍又一遍“唐僧讲经”般劝说你们“减少外出”的社区居委干部,却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牢牢占据了“微信运动”的“头把交椅”。
2月17日,市司法局机关第一批到防疫一线顶岗工作组集结出发,前往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充实社区防疫力量。法治督察处青年党员黄瑶作为工作组的一员,在连续四天日均步行2万步之后,发出由衷感慨。这个感慨究竟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这次,我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有幸加入上海市司法局首批支援社区防疫一线顶岗工作组,来到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上南十二村和居委干部们并肩作战。连续四天下来,日均步行2万步,我才真切体会到社区防疫一线工作的艰辛与不易。
到防疫一线去,我愿意
2月14日,上周五下班的路上,我从法治督察处工作群得知,局机关正在招募人员组建支援社区防疫一线顶岗工作组,第一批对口支援地点是浦东新区基层社区。作为浦东居民,我一直在想能为抗疫做点什么,看到这则通知,我第一时间报了名,最终如愿入选。
2月17日一早,我们工作组30人就赶赴浦东。我和临时党支部书记、领队虞雷一组被安排在上南十二村居委。与此同时,处工作群里,领导和同事们不断为我加油打气,叮嘱我要做好防护,而我原本承担的工作有可爱的同事主动顶上……
小口罩的“大”学问
来到社区,居委会书记张彦华为我们安排的第一项工作是:上门为社区居民送上口罩预约券。也许此前谁也预料不到,随着疫情的到来,小小的一枚口罩竟然也成了一种“奢侈品”。为了让市民能够买到质优价平的“正品”口罩,同时也要避免因排队抢购造成的人员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上海市决定采取社区预约登记的方式为市民供应平价口罩。这也体现了上海精细化城市管理对于末端神经治理水平的高度自信。为了把好事做好,让社区居民不再“一罩难求”,社区干部们也是煞费了苦心。
听说,有的居委一开始是直接投放信箱,但许多居民没有看信箱的习惯,还是跑上门来问,反而拖延了购买口罩的时间、增加了工作量;后来,多数居委采取了逐户电话通知的方法,这就显得便利、高效了一些;而我所在的上南十二村居委,由于社区老龄化程度较高,居委干部则采取了服务上门的方式。
口罩预约也能“最多跑一次”
上南十二村居委包括上南十二村和中星云庭两个小区,共计1314户,常住人口约3000人。其中上南十二村是90年代的老公房小区,没有电梯。第一天到岗,我需要发放100个预约号。因为预约号是根据大家网上的预约时间来排序的,所以100个预约号对应的家庭地址都是乱的。“要赶紧把这些预约号都发给大家。”这样想着,我立刻行动起来,按照预约顺序一个个上门。这样一来,我就开始在各个楼层里“乱窜”,先走到1号、8号、40号,再到20号、又到50号,之后可能又回到8号、20号……
因为对小区的位置不太了解,所以整整跑了一天终于完成了100户的上门,回到家才感到腰酸背痛。根据预约号的顺序来跑,这样的工作方式效率太低了!
第二天,再次拿到了书记给我的100张券后,我先花了近一个小时时间将预约号对应的门牌按照楼号和楼层进行分类排列,并画出“路线”图,同一栋楼的放在一起,方便一次性跑完。
这样一来,工作效率立刻比第一天要提高了很多。“扫楼”的过程中,我也在想:既然居民们能够通过网络预约口罩,是否可以再跨前一步,直接通过网络、微信小程序、短信等线上方式通知反馈,然后居民到店直接出示手机上的预约号、核对身份信息购买,就可以实现购买口罩“最多跑一次”!
他们也是英雄
几天的顶岗服务,我以从未有过的近距离体验到“一根针”的社区工作,看到社区干部如何与居民细致沟通、如何用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处理问题,我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进步着。如今,每敲开一户门,我最开心的是见到居民们的笑容,听到他们的感谢,我也早已习惯了用“我是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开场白介绍自己。
社区工作者们全年365天都在用双脚丈量距离,用双眼发现疏漏,用双手解决问题。我想,上海之所以成为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和这些在毛细血管中不停运动输送养分的社区工作者们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能够有机会和他们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并肩战斗,我很珍惜这种缘分。
今天,我在朋友圈留言:你“微信运动”里的步数冠军,也许就是那些在上海的每一根毛细血管中来回奔走的社区工作者,他们和前线医务人员一样,也是这场战“疫”中的英雄。
作者:黄瑶
整理:何易
编辑:邵珍
责任编辑:钮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