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多人入住的商住用房,住户和经营买卖人员流动频繁、物流车辆来来往往……在嘉定区外冈镇,“外冈五金城”俨然一座“微缩版”小城。这里平时就是社会治理“重点”,疫情期间,又成了防控“特殊点”。“城”里“城”外,该市场的疫情防控问题备受群众关注。外冈镇派出专门工作组,联合市场物业方和镇相关职能部门,针对疫情防控难点问题创新工作方式,打造安全坚固“堡垒”。
人员复杂难掌握?——“切蛋糕”!
外冈五金城内居住者多为外地来沪经营者和员工,春节以来,“城”里居住人数近2000人,其中竟有约1500人为近日集中返沪而需要隔离观察,这样的管理压力,让工作组负责人、镇综治办主任卢苫清皱起眉头:如果不能及时掌握这些业主和经营者的相关信息,可能会造成自我隔离执行不严,市场内聚集、走动不断等乱象,产生的后果不可想象。
“几番研究,我们决定‘切蛋糕’!”工作组对原有5个出入口进行临时封闭,留宝钱公路近百安公路上的1个主出入口。在此基础上,把整个五金城“化整为零”,分为四个隔离防疫区块。卢苫清介绍,各区块的管理责任更加明确清晰,工作组既可以针对各区块不同情况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管理。依托这一做法,工作组对“城”内每栋房子的入住人员进行逐一全面排摸,很快得到了五金城内人口情况,并进行不断动态更新。
房多人多难管理?——“筛豆子”!
五金城内房多人更多,该如何实现精细化管理?卢苫清说,得拿出“筛豆子”的精细态度,对不同对象进行分类管理。
“根据您从疫情非重点地区回沪的情况,属于‘黄卡’对象,按照规定需要进行14天的居家隔离便可以领取出入凭证了。”“您刚从疫情重点地区回来,属于‘粉卡’对象,除了居家隔离外,还需要配合我们做好日常体温检测等,取得相关的医学观察证明后,才可以领取出入凭证”……
近一段时间,工作组人员采取“三色卡”的方式,对五金城内未离沪、非重点地区返沪和重点地区返沪的人员情况进行梳理,凭卡对不同状况的住户提供不同服务管理。
“筛豆子”的精细服务同样体现在“特殊问题”的处理上。和村居社区一牌一户的普遍情况不同,五金城内每个门牌号往往住着多户家庭,他们返沪时间不统一,按照规定集中隔离时间以最后一户返回日期计算,这延长一些先期返沪隔离人员的隔离时间,因而引起情绪波动。“规定不能破坏,但我们可以在‘心’上做工作。”卢苫清介绍,他们在利用小喇叭、告知书等方式加大宣传的同时,还建立了微信群,对部分住户进行个性化的沟通疏导,“换位思考”之下,取得了绝大多数住户的理解支持。
区镇两级的支援力量也不断走来。目前“城”里的区级下沉干部、机关干部、党员干部、联勤队员等在内的志愿者达50余人,驻守在各区块的防疫一线。他们有的负责把守出入大门、劝退外来人员,有的负责为隔离人员的体温监测和记录,有的负责对公共区域进行地毯式消杀,有的帮助业主商户采购配送生活物资……确保了封闭式管理有序开展。
常态管理难转变?——“扎袋子”!
“封闭式管理”成效不错,但卢苫清的眉头还未完全舒展开来。他坦言,封闭只是权宜之计。随着“返工潮”“复工潮”叠加,五金城如何在坚守住疫情防控安全线的前提下,实现非常管理转为常态管理,做到可控有序,才是更大的难题。
“就像一个袋子,袋口收得紧、袋身裹得牢,才能没有‘漏洞’。”卢苫清打比方。
外冈镇创新方式巧解难题,高考考点的管理模式给了他们启发:“每个考点的考生这么多,为啥能够内外井然有序?场内严管理、场外严进出是个好办法。”卢苫清说,鉴于分区块管理的模式取得较好成效,他们正在探索把这一做法转化为五金城的日常内部管理制度。
“请问你是哪幢楼的、哪家店的?”“进入前请先登记一下信息,谢谢配合!”……随着五金城大门口返沪人员不断增多,工作组借鉴、引入在村居社区已经取得实效的“四步管理法”——“进门登记”“人车必检”“测量体温”“出入凭证”——运用于五金城各出入门口,转变为常态管理模式。
作者:薄小波
编辑:单颖文
责任编辑:朱伟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